众人自窗台纵身而下,唯留案上几枚银钱,便疾奔马厩,策马绝尘而去。
烈日当空。
黄土高原上的官道沙尘漫卷,焦土般的原野上,唯见几株枯树立于丘壑之间。
漆黑乌鸦栖于枯枝,偶尔嘶鸣,与辚辚车马声交织成这片荒原仅有的声响。
商旅皆以草笠遮面,燥热天气令人缄默,道上竟无半点人声。
丘陵后方,锦衣卫众人伏地远眺。
大人,查实了,正是先前随商队入城那人。此番故技重施,白日混迹商队,夜兼程赶路。
旗官凝眉沉思:放近些。分一队人扮胡虏劫道,驱散商旅。余者随我擒那信鸽。
得令。
顷刻间,两队披裘露臂的挥舞 自丘后杀出。
商贾见势四散,唯镖师勉力周旋。那信使见机调转马头,径往荒野遁去。
未行多远,埋伏已久的锦衣卫骤然现身。
斩马腿!
寒光闪过,信使连人带马栽进沙堆。黄沙缓冲之下,这死士竟不顾伤痛,反手掏出火折焚毁密信。
锦衣卫急扬沙灭火,待将人挖出时,已见其面泛青紫,气绝身亡。
大人,只寻得此物。
旗官接过焦黑锦帛,唯余字可辨。不禁扼腕:半月奔波两千里,只得一字复命。这般死士,究竟何方神圣?
身旁的人低声道:“能培养出这样的死士,不仅需要惊人的财力,更需朝中显赫的权势,方能自由往来于边关与京城。大人,我们还是早些回京复命,以免误了时机。”
旗官取出一方锦盒,将锦帛小心收好,随后下令道:“留下几人善后,通知附近县衙恢复官道秩序,其余人随我即刻返京。”
与此同时,大同府内,
将军府中,如今驻守此地的是元庆帝调回康王后任命的牛继宗,出身于四王八公一脉的镇国公府。
保龄侯府史家三爷史鼎作为副将,与牛继宗一同镇守边关。
此刻,二人正在厅中议事。
牛继宗倚在长椅上,缓缓叹道:“吐吉可汗今日遣人传信,欲与我等交易。寒冬将至,他们急需粮食、棉被等物资,愿高价购买或以马匹交换。若交易达成,今年便不再进犯。侯爷以为如何?”
史鼎轻抿一口茶,眉头微皱:“蛮人狡诈,反复无常。若此时通商,岂不是助其养精蓄锐?况且边关粮草亦不充裕,若给了他们,将士们如何过冬?”
牛继宗点头:“侯爷所言极是。不过他们愿以战马相换,诚意颇足。若能换得一年安宁,边关也可稍作喘息。再者,若他们熬不过寒冬,必定南下劫掠。”
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入内禀报:“将军,侯爷,北蛮又传信来,愿以荣老国公的性命交换战俘与辎重,请二位定夺。”
牛继宗猛然起身,惊道:“老公爷还活着?”
士兵答道:“今日探子亲眼所见,吐吉可汗推着老国公在帐外散步。”
事关荣国公生死,史鼎也迟疑起来:“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贸然回绝。不如奏请殿下定夺。”
牛继宗赞同道:“有理,我即刻拟写奏疏。”
……
京城,岳宅。
秦可卿手持林姑娘的信笺,心中思绪万千。
“京师至扬州路途遥远,即便走水路,最快也要二十余日。一封信耗费如此人力财力,林姑娘却能每月与家中通信,足见老爷对她的疼爱。”
想到这里,秦可卿不由轻叹一声。
林姑娘虽无父母在身边,却有老爷呵护,每日欢欣无忧,笑容常挂脸上,令她心生羡慕。
自己离家已久,父亲将她卖入府中,亲情早已断绝。每逢佳节,心中更添凄凉。
她走出二门,来到管家院前,轻声唤道:“芸管家,可在?”
不多时,一名青年快步走出,恭敬行礼:“可儿姑娘有何吩咐?”
秦可卿递上信件:“这是林姑娘寄往扬州的家书,已耽搁数日,请尽快派人送出。”
贾芸连忙接过:“姑娘放心,我这就安排。”
秦可卿从身后取出一本账簿,轻声道:“这是中秋节前的采买账目,劳烦可儿妹妹转交给林姑娘。”
她点头应下,转身步入中堂。只见岳山正与林黛玉、紫鹃、雪雁围坐一处,手中竹篾翻飞,彩纸轻扬,一盏盏花灯渐成形。府中大爷素来持重,此刻却与女眷同乐,这般景象在秦可卿眼中实属罕见。她不由莞尔,暗想:“难怪我愿留在此处。”
定了定神,她含笑上前:“林姑娘,信已送出。这是芸管家送来的账簿。”
林黛玉正与岳山并肩扎着花灯,闻言抬头:“有劳,先放我屋里吧。”说罢又低头摆弄竹架,“岳大哥,这儿需用浆糊粘牢。”
岳山忙蘸了浆糊涂抹,问道:“这般可行?”
林黛玉掩唇轻笑:“总算有个灯的模样了。”她拎起花灯左右端详,眼波流转,“原来岳大哥也有手拙之时。”
岳山故作无奈:“谁能事事精通?”
“我原当你无所不能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