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蜿蜒的官道上行了半月有余,汉中城终于出现在眼前。
时值盛夏,汉水两岸稻田连绵,荷塘处处,与关中地区的苍茫景象大不相同。
城郊的农夫头戴斗笠,在田间劳作,偶有采莲女撑着小舟在荷塘间穿梭,歌声悠扬,带着秦巴山区特有的婉转腔调,与关中方言的粗犷豪迈迥然不同。
来到城门前,但见守门兵士懒散地靠在城墙上打盹,直到刘正亮出陕西巡抚的凭证,这些兵士才慌忙整装肃立,毕恭毕敬地放行,更有眼尖的飞快跑去通报知府。
林员外等人纷纷上前道别:奕公子大恩,来日必当重谢!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见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急匆匆赶来,身后还跟着几个衙役。
这位官员约莫四十上下,面白无须,举止文雅,正是汉中知府崔应科。
本官迎接来迟,还望奕先生恕罪!
崔知府拱手施礼,语气恭敬却不失分寸。
奕帆连忙还礼道:崔大人客气了。久闻大人主持编纂《汉中府志》,文采斐然,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崔知府闻言眼睛一亮,道:奕先生也知道《汉中府志》?
随即吩咐巡城营兵士将彭天霸一干人犯收押大牢,又调派一百兵士护送水泥车队前往秦王货铺。
安排妥当后,他微笑道:今晚下官在府衙设宴,为奕先生接风洗尘,还望赏光。
入夜,知府衙门张灯结彩。
宴席上,崔知府举杯道:奕先生此次为民除害,生擒彭天霸这个祸害,实乃汉中百姓之福!
更难得的是,先生还带来了秦王殿下特意研制的水泥,这等利国利民之物,必将造福苍生。
他举杯回敬,道:崔大人过誉了。倒是大人主持编纂的《汉中府志》,考据详实,文笔优美,实为地方志中的翘楚。
在下拜读之后,对汉中历史风物有了更深了解,这才敢来此地发展。
崔知府听得眉开眼笑,正要说话,一旁的绍兴师爷沈经插话道:奕先生有所不知,我们大人为了编纂府志,可是亲自踏遍了汉中各县,连最偏远的山村都去过。
沈师爷过奖了。
崔知府摆摆手,但脸上难掩得意之色,倒是奕先生年轻有为,不但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精通工匠之术。
长安建筑工程行的美名,下官早有耳闻...
沈师爷机敏地接话,道:说来也巧,府衙后院的围墙正要修缮,若是能用上奕先生的水泥,那就再好不过了。
奕帆笑道:这个容易,明日我就派人送来。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道:沈师爷这般精明,想必已经算过修缮费用了?
沈师爷捻须微笑,道:不瞒先生,确实算过。
若是用传统材料,需银八十两;若用水泥,只要六十两,还更加坚固耐用。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这时,捕头易江大步走进来,声如洪钟道:大人,那些犯人已经全部收押!
奕先生,佩服佩服!那个彭天霸横行汉中多年,今日总算栽在您手里了!
这位易捕头身材魁梧,说话直来直去,与崔知府的文雅形成鲜明对比。
易江自顾自地倒了碗酒,一饮而尽:奕先生,改日一定要指点在下几招!那个彭天霸,我跟他交手三次,每次都让他跑了!
奕帆笑道:易捕头若是感兴趣,明日可来客栈寻我。
宴席在欢快的气氛中持续到深夜。
崔知府诗兴大发,当场赋诗一首;沈师爷妙语连珠,把在场众人都逗得前仰后合;易江更是豪爽,连着敬了三圈酒。
第二日,奕帆应邀到林员外府上做客。
林府坐落在一片荷塘之畔,府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颇有几分江南园林的韵味,却又带着秦巴建筑特有的厚重。
奕公子请看,
林员外指着桌上的地契,这就是老朽答应您的那处旺铺,位于汉中最繁华的南大街。
他接过地契,微笑道:林员外盛情,在下却之不恭。
不过在下有个提议:这铺子今后经营各类新奇货物,我派一人管账监理,员外派人打理日常。
所有货物我们共同定价,出入库都要双方共同管理。
每月对账,所得利润三七分成,员外占三成,我占七成,如何?
林员外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道:公子如此厚待,老朽...老朽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
不瞒公子,昨日回来后,老朽还担心公子会要五五分成...
奕帆打趣道:员外把我想成什么人了?我可是奕善人
林员外破涕为笑道:是是是,是老朽小人之心了。不过公子,这些新奇货物,具体是指...
比如透明琉璃器皿、高度白酒、还有各种新式家具。
他压低声音,不瞒员外,我与秦王府合作,很快还会有更多好东西。
妙啊!
林员外拍案叫绝,光是透明琉璃,就足以轰动整个汉中了!
第三日清晨,他命大队人马先行返回西安,只留下刘正和王六随行。
临行前,他特意到知府衙门辞行。
崔知府执意相送,一直送到城外的十里长亭。
沈师爷悄悄塞给他一份名帖,低声道:奕先生在汉中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吩咐。
易捕头更是拍着胸脯说:以后您的镖队在汉中地界,有我老易在,保管畅通无阻!对了,您答应要指点我武功的...
他笑道:易捕头放心,待我下次来汉中,一定好好切磋。
离开汉中城,他们一行三人策马缓行。
刘正忍不住问道:总镖头,为何要在汉中多停留两日?
奕帆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笑道:欲成大事,必先知人。
这崔知府虽好虚名,但确实有真才实学;沈师爷精明却不奸猾;易捕头粗豪却重义气。这些都是可用之才。
王六插话道:那个林员外,听说在汉中有十几间铺子,是本地首富呢。
所以更要诚信相待。
他轻抖缰绳,商人重利,但更重诚信。我们以诚相待,他必以诚相报。
马蹄声声中,汉中城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
但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有了汉中这个据点,他的商业版图又将拓展一片新天地。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日的观察,他对汉中的人情世故已了然于胸,这对日后在此地发展大有裨益。
……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