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一中的柏油路被九月的烈日烤得发软,鞋底踩上去能感觉到细微的黏腻,像踩在融化的糖稀上。空气里飘着混杂的气味 —— 男生运动后的汗味、女生发梢廉价洗发水的甜香、食堂飘来的猪油炒菜味,还有一种更尖锐的东西,藏在这些气味底下,是 “不一样” 的焦灼,像细针一样扎在陈立冬的皮肤上。
他穿着那身蓝色校服,领口被母亲李素芬用同色线缝补过 —— 去年张大勇穿旧的校服,领口处原本歪歪扭扭的 “张” 字,被母亲拆了又缝,针脚比原来密了三倍,却反而像块补丁上的补丁,在阳光下泛着不一样的布纹光泽。立冬总下意识地扯着领口,想把那片别扭的针脚遮住,却越扯越明显,像在给自己的 “不一样” 贴标签。
从双水村到县城的三十里山路,他背着母亲缝的碎布书包走了两个小时。路上的土坯房渐渐变成砖瓦房,自行车流像潮水一样涌来,偶尔有摩托车 “突突” 驶过,排气管的黑烟里裹着汽油味,引来路边学生的羡慕目光。立冬攥紧书包带,书包里的铝制饭盒撞在铁皮铅笔盒上,发出 “哐当” 的轻响 —— 那是他唯一的 “体面”,母亲特意把饭盒擦得发亮,却遮不住边缘的磕碰凹痕。
同桌周伟的耐克鞋就放在课桌下,鞋边白净得没有一点灰,透明的气垫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光。上课铃响时,周伟会故意把脚往前伸一点,鞋舌上的勾子标志刚好落在立冬的视线里,像个小小的挑衅。他的电子表更惹眼,课堂上偶尔亮起幽蓝的背光,周围同学会凑过去看,周伟就笑着说:“这表能测心率,上次跑八百米,我心率才一百二。” 立冬低头看着自己手腕上的旧电子表 —— 母亲在集市花十块钱买的,只有时间和闹钟功能,表带早就裂了,用透明胶带缠了三圈。
立冬的沉默是练出来的。上课他不敢举手,怕站起来时校服下摆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旧衬衫;下课他缩在座位上,假装看书,耳朵却在听周伟和同学聊天 —— 他们说新华书店二楼的教辅书最全,说麦当劳的甜筒比县城的雪糕好吃,说周末要去市里的电玩城玩 “拳皇 97”。这些词像陌生的符号,在他脑子里打转,却插不进一句话。
午餐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下课铃一响,同学们涌去食堂,周伟他们会买一份盒饭,再加一根火腿肠,坐在食堂的塑料桌旁说笑。立冬会等到食堂快没人了,才背着书包走到操场角落的老槐树下 —— 那棵树的树荫刚好能遮住他一个人,不会被人看见。他打开铝制饭盒,里面是母亲早上做好的玉米饼子,饼子上有裂纹,凉透了,咬下去时渣子会掉在地上,他会赶紧捡起来吃掉,怕浪费。白开水装在塑料瓶里,是早上从出租屋带的,现在已经凉了,瓶身有好几道划痕,是去年摔的。
风里飘来食堂的菜香,是炒土豆丝的味道,带着猪油的香气。立冬咽了口唾沫,咬了一大口饼子,干得噎人。远处传来周伟他们的笑声,还有撕开火腿肠包装的 “刺啦” 声 —— 那声音很脆,像一把小剪刀,剪开他假装平静的外壳,露出里面空荡荡的胃和更空的自尊。他低头看着饭盒,突然发现玉米饼子上沾了根头发,是母亲的,他小心翼翼地挑出来,攥在手里,直到手心出汗,才悄悄扔在树根下。
这种 “不一样” 的刺痛,在体育课后变成了灼烧。那天跑一千米,立冬脚上的 “白球鞋” 是集市地摊买的,十五块钱一双,除了橡胶味只剩硬。跑到第三圈时,鞋底突然 “咔嚓” 一声裂了,裂口从鞋头延伸到鞋跟,露出里面的布垫,沾了泥土,黑乎乎的。大脚趾顶在裂口处,每跑一步都像踩在钉子上,疼得他龇牙咧嘴。更难受的是周围的目光 —— 同学们都在看他的鞋,有人笑出了声,周伟和几个男生还指着他的脚,互相递眼神。
立冬尽量把重心放在脚后跟,姿势怪异得像只瘸腿的兔子。冲过终点线时,他是最后一个,体育老师皱着眉走过来,目光扫过他的鞋,又移到他的脸,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摆了摆手:“归队吧。” 那眼神比骂他还难受,像在看一件不值钱的东西。
回教室的路上,立冬走得很慢,尽量把脚往裤腿后面藏。他把破鞋塞进课桌最深处,用课本挡住,好像这样就能遮住那份羞耻。整个下午,他都蜷缩在座位上,脚不敢落地,怕鞋底的裂口露出来。自卑像藤蔓一样缠在他心上,越勒越紧,连呼吸都觉得疼。
放学后,他没回出租屋,鬼使神差地走向县城中心的商业街。霓虹初上,店铺的灯亮得晃眼,服装店的流行歌曲飘在街上,运动鞋店的广告声很大:“新款跑鞋,轻便透气!” 立冬走在人流里,肩膀被人碰了好几次,没人道歉,他像一粒沙子,混在石头堆里,没人在意。
他停在那家运动品牌店前,玻璃橱窗擦得一尘不染,里面摆着几双运动鞋。最显眼的是那双蓝白色的跑鞋,鞋舌上绣着小小的 logo,鞋底的纹路清晰,灯光打在上面,泛着柔和的光。价格标签是红色的,写着 “399 元”—— 立冬数了数,是父亲在砖窑干三个月的工资,母亲缝一千五百副手套才能赚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牛马人请大家收藏:(m.zjsw.org)牛马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