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哀牢山的晨雾还未散尽,梁大宽踩着湿润的腐叶土穿行在古茶树林间。百会穴内空间的灵气如蛛网般铺开,在海拔两千米的亚热带雨林中捕捉到一丝清润的药香——那是川贝母特有的“呼吸”频率,鳞茎在腐殖土下15厘米处微微震动,像藏在蚌壳里的珍珠等待采撷。
“小友小友!前面那片野芭蕉叶底下有‘会唱歌的小铃铛’!”人参精的须子突然竖直,圆眼睛映着晨露,“闻起来像冰糖炖雪梨,还有股淡淡的山泉水叮咚声!”梁大宽拨开丛生的肾蕨,只见三株高约20厘米的草本植物亭亭玉立,线形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地下鳞茎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正是野生川贝母,《本草纲目》中“润肺消痰,止咳定喘”的上品。
“川贝母分松贝、青贝、炉贝,这是松贝,”梁大宽蹲下身,指尖轻触鳞茎,“‘怀中抱月’形,外层鳞叶大而紧抱,内心小鳞片像婴儿蜷卧,质地最润。”人参精早已钻进土中,须子卷着整株贝母浮出:“你看它的根须像五线谱,鳞茎像小铃铛,摇一摇能震散肺里的燥火呢!”神识一动,内空间的“雨林药圃”自动腾起湿润的苔藓层,川贝母落地时,叶片竟发出细微的清鸣,仿佛在与内空间的水汽共鸣。
手机在帆布包震动,秋雁的视频带着雨林特有的杂音:“古医堂来了位老师,叫陈静,”画面里是位嗓音沙哑的女性,右手不停摩挲咽喉,“干咳三个月了,喉咙像含着碎玻璃,夜里痒醒三四次,西医说是‘慢性咽炎’,吃了润喉糖反而更干……”镜头凑近,可见她舌质红少津,舌苔薄黄,脉象细数,咽喉部黏膜充血呈暗红色。
梁大宽心中一紧:“燥邪伤肺,肺阴亏虚,兼夹风邪。”他举起刚采的川贝母:“正好找到了润肺的‘天然润喉糖’,先给她润润干枯的肺叶。”说着将贝母小心收入内空间,鳞茎在灵气滋养下,表面渐渐浮现出细密的水纹状纹路,仿佛在凝聚雨林的水汽。
视频里,陈静的声音像砂纸摩擦:“白天讲课多了,喉咙就冒火,喝多少水都没用,晚上睡觉必须开加湿器,可早上起来还是干得咳醒……”秋雁同步记录:干咳无痰、咽痒如蚁爬、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典型的肺阴不足,兼外感燥邪,《医学心悟》谓之“燥咳”,正如叶天士所言“燥胜则干,耗伤肺津”。
人参精突然从内空间蹦到镜头前,须子在屏幕上画了个冒烟的小肺:“小友小友!她的肺像晒干的丝瓜瓤,得用川贝母当‘小水壶’,灌点蜜水润一润!”它举着片贝母鳞叶晃了晃,“你看这鳞片层层叠叠,像给肺穿上保湿衣,还能把燥火变成水珠排出去!”
梁大宽点头:“燥咳分温燥、凉燥,她舌红苔黄,是温燥伤阴。”转向秋雁:“治当滋阴润燥、利咽止咳,分‘三步走’:第一步,川贝母10g(打粉)配麦冬15g、沙参12g、玉竹10g,煎水代茶,像给肺叶敷补水面膜;第二步,针灸太渊、照海、列缺,太渊是肺经原穴,照海通肾阴,两穴合用‘金水生水’,列缺能利咽;第三步,用蜂蜜调川贝粉敷天突穴,润喉止咳。”
人参精突然拽住梁大宽的袖口:“小友小友!她咽痒像有风在吹,得加防风和荆芥穗,把风邪赶跑!”它从内空间拖出株薄荷:“薄荷能清利咽喉,就像给喉咙吹凉风,不过量不能多,免得伤了津液。”梁大宽失笑:“对,燥证忌辛散太过,加5g荆芥穗轻散风邪,配薄荷3g引药上行。”
秋雁在古医堂调配药材时,特意启用内空间的“雨林模式”培育川贝母:将野生贝母种入模拟哀牢山腐殖土的灵田,引山泉水雾滋养,人参精每隔一小时用尾巴“哼唱”《润喉调》——五音属“商”,对应肺金,虽跑调却让贝母鳞茎表面渐渐凝结出细小的“露滴”,那是津液精华的具象化。
“陈老师,这杯川贝麦冬茶您先小口含着咽,”秋雁递过陶杯,琥珀色的药液里漂浮着细小的贝母粉,“川贝母是‘润肺小管家’,麦冬像给肺送矿泉水,喝下去喉咙会慢慢润开。”待患者喝完,她取出银针:“现在扎太渊穴,这是手腕横纹上的‘润喉开关’,针感会传到拇指;照海穴在内踝下,扎下去能感觉到一股清凉往喉咙跑。”
针入穴位的瞬间,陈静忽然轻呼:“喉咙不痒了!像有人拿湿纱布擦过。”秋雁又在天突穴敷上蜂蜜川贝贴:“这个穴位是喉咙的‘大门’,药膏就像给大门上润滑油,夜里睡觉别取,早上起来喉咙会润得能唱歌。”
千里之外,梁大宽在哀牢山继续寻药:“真正的松贝,底部有‘蒜泥点’,脐点凹陷,放在桌上能直立,”他对着手机给秋雁演示鉴别法,人参精举着伪品(一轮贝母)对比,“假贝母鳞片薄,脐点凸出,就像戴了顶小帽子,润喉效果差远了!”
三天后,陈静的视频里,声音明显清亮:“夜里只咳醒一次,早上起来喉咙没那么火烧了,就是说话多了还是干。”梁大宽查看舌苔:舌红减褪,津润稍复,脉象仍细——肺阴渐复,燥邪未净。人参精突然从内空间拖出个“蜜罐”投影,须子指着川贝母:“把它和雪梨、蜂蜜做成膏方!雪梨是‘天然润喉糖’,蜂蜜是‘保湿剂’,就像给喉咙抹了层润唇膏,24小时保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参仙医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