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参仙古医堂里,秋雁正对着一位病人犯愁。诊桌前坐着的张婶,六十来岁,穿着厚厚的棉袄,领口还围着围巾,即使医堂里生了炭火,她还是双手揣在袖筒里,缩着肩膀,脸色苍白得像蒙了层薄霜,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说话时带着明显的颤音。
“秋雁姑娘,你快给我看看……”张婶搓了搓手,哈出的气都带着白雾,“这阵子我总觉得浑身发冷,手脚冰得像刚从井里捞出来,揣在怀里1半天都暖不热;夜里起夜得两三回,每次起来都冻得打哆嗦;腰杆沉得像绑了块石头,一弯腰就疼,连系鞋带都费劲;肚子也总发紧,吃点热粥还好,要是不小心喝口凉水,立马就肚子疼,拉的大便也稀稀的,不成形,有时候还带着没消化的米粒……”
秋雁按部就班开始诊察:先望诊,张婶面色?白,眼睑有些浮肿,眼周还有淡淡的青黑,舌苔白滑得像铺了层薄霜,舌体胖大,边缘还带着明显的齿痕——这是水湿内停的模样;再闻诊,张婶呼吸偏缓,说话声音低微,没有特殊异味;接着问诊,得知张婶这毛病有大半年了,一开始只是冬天手脚冷,后来夏天也得穿长袖,最近这半个月突然加重,夜里腰冷得睡不着,还总觉得胸口发闷,没力气,连买菜都走不动道;最后切诊,秋雁用指腹搭在张婶的腕脉上,只觉得脉象沉迟无力,像摸着浸在凉水里的棉线,轻轻一按就没了,得用力按到筋骨处才能感觉到微弱的搏动。
“张婶,您这看着像是‘寒邪重’的样子,但具体是哪脏腑的寒,我还拿不准……”秋雁皱着眉,她知道寒证分很多种,有脾胃虚寒、肾阳不足,还有肺寒咳喘,张婶又有腰膝冷痛又有脘腹冷痛,还夹杂着夜尿多,不敢随便开药,“要不我给师父打个视频,让他帮您线上看看?师父刚找到牡桂,正是治寒证的好药!”
张婶连忙点头,眼里露出期待:“好啊好啊!听说你师父是寻药的行家,准能看出我的毛病!我这身子骨,再这么冷下去,怕是熬不过冬天了……”
秋雁赶紧拨通梁大宽的视频,屏幕里立刻出现梁大宽身后的牡桂林,绿意盎然,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来,暖意扑面而来,和医堂里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师父,我这遇到个病人,张婶,浑身畏寒,腰膝冷痛,夜尿多,您给看看?”
梁大宽凑到屏幕前,先仔细看了看张婶的面色,又让秋雁把镜头对准张婶的舌苔:“张婶,您伸舌头我再看看——哎,舌苔白滑,舌体胖大,这是又有湿又有寒;您再说说,除了冷和疼,有没有觉得吃啥都没胃口,就算吃了也不消化,总觉得肚子里胀胀的?”
“有有有!”张婶连忙应声,“就觉得肚子里凉凉的,吃点东西就胀,有时候还反酸水,不过是凉的酸水,不像别人那热乎的酸水。”
人参精的须子从梁大宽袖口探出来,在屏幕上展开了一个清晰的病理模型:模型里,张婶的肾脏部位裹着一层厚厚的淡蓝色寒气团,像结了层冰壳,肾脏周围的经络也被寒气堵得严严实实,像冻住的水管,气血根本流不动;脾胃部位也飘着一层薄寒气,食物进去后就像泡在凉水里,半天都不往下走,还积了些水湿;腰膝部位的经络更是被寒气缠得紧紧的,每动一下,经络就会传来刺痛信号,像被冰碴子扎了似的。
“张婶,您这可不是普通的‘着凉’,是‘肾阳不足,寒邪内盛’!”人参精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俏皮的语气,把复杂的中医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您这肾阳啊,就像家里的锅炉,年轻的时候,锅炉烧得旺,全家都暖和,水也能正常烧开、排出;现在锅炉里的火快灭了,水烧不开,暖气也供不上,所以您浑身冷,手脚冰;肾脏管着水液代谢,锅炉没火,水排不出去,就积在腰里,所以您腰沉腰痛,夜尿还多;脾胃就像厨房的灶台,锅炉没火,灶台也凉,吃进去的东西没法消化,所以您肚子胀、反酸水、大便稀——这寒邪就像个泼冷水的小贼,专挑您阳气弱的时候下手,在您体内扎了根,越积越多!”
张婶听得连连点头,眼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可不是嘛!我年轻时候生孩子,那时候条件差,没坐好月子,生了孩子第三天就下冷水洗衣裳,从那以后,就总觉得浑身冷,年纪越大,这毛病越重!”
“没错,产后本来就耗伤阳气,您再受了凉水的寒,寒邪就趁机扎了根,这么多年下来,阳气越来越虚,寒邪越来越重,就成了现在这样。”梁大宽接过话头,语气肯定,“不过您别担心,咱这刚找到的牡桂,就是治这毛病的‘克星’!它是温补界的‘老大哥’,辛甘大热,能直接给您的‘锅炉’添柴火,把深层的寒邪赶出去!”
人参精的须子在模型上一点,一道赭红色的光流从牡桂药材里流出来,缓缓流向肾脏的寒气团,那层冰壳般的寒气团立刻像遇热的冰一样开始融化,经络里的寒气也慢慢消散,气血开始重新流动:“您看,这牡桂的阳气就像‘小火苗’,一碰到寒气就‘烧’起来,先把肾脏的锅炉点燃,再顺着经络把脾胃、腰膝的寒气都赶跑;而且它还能‘引火归元’,就算您有些虚火上浮——比如偶尔口干却不想喝凉水,那就是虚火——它也能把虚火拽回肾脏,补得稳当,不会让您上火!”
“那该怎么治啊?我这老毛病,能好吗?”张婶急着问,眼里满是期盼。
喜欢参仙医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参仙医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