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室死寂。
如果说刚才的寂静是暴风雨前的压抑,那此刻的寂静,就是炸弹在耳边引爆后的瞬间失聪。
所有人的表情,都在一秒钟内完成了从“看戏”到“惊骇”的转变。
疯了!
这个叫林舟的小科员,一定是疯了!
他说什么?
A、B两个方案,都有“致命的缺陷”?
这已经不是站队的问题了,这是在用一个人,同时向两位副省长开炮!
坐在林舟身边的几位同事,下意识地把椅子往旁边挪了挪,仿佛他身上带着某种会传染的瘟疫。一道道目光,或鄙夷,或怜悯,或幸灾乐祸,尽数投射在他身上。在他们眼中,这个平日里就不怎么合群的“书呆子”,今天终于因为不懂人情世故,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林舟!”
王建国处长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又惊又怒。他感觉自己的后脑勺都在冒凉气。他让林舟出来发言,是想让他当个探路的棋子,可没想让他当自杀式炸弹啊!这一下,不仅林舟自己要完蛋,他这个“用人不明”的处长,也绝对讨不了好!
然而,主位上的两位大佬,反应却出人意料。
常务副省长张兆龙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第一次真正地落在了林舟的脸上,不再是漠视,而是审视。他并未动怒,只是嘴角微微下沉,缓缓靠在了椅背上,摆出了一个“我听着”的姿态。
而另一边的李鸿源副省长,则饶有兴致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镜,镜片后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嘴角甚至还勾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倒想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轻,能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道理来。
林舟感受着全场的压力,却前所未有地平静。
因为就在他开口的瞬间,脑海中的因果沙盘,已经开始疯狂运转。无数关于A、B方案的公开数据、环评报告、经济预测、乃至于刚才听到的各位领导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了奔腾的数据流,被沙盘高速分析、整合。
他需要的,不是凭空捏造一个C方案,而是先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彻底解构A和B。
他扶了扶眼镜,目光首先投向了张兆龙副省长,微微躬身,语气不卑不亢:“张省长,请允许我先谈谈A方案。A方案的核心优势,是引进了国际顶尖的‘汉诺威’集团作为技术合作方,目标是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这个战略高瞻远瞩,魄力十足,我个人非常钦佩。”
这开场白,先捧后杀,让张兆龙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在场的众人也松了口气,以为林舟是要认怂,找个台阶下。
王建国更是拼命地向他使眼色,示意他赶紧顺着说下去,就说A方案好!
可林舟话锋一转。
“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A方案忽略了一个最关键、也最致命的外部风险——地缘政治。方案中提及的核心设备‘逆变器’和‘高纯度硅料’,高度依赖汉诺威集团的德国母公司供应。而根据我昨晚查阅的最新资料,欧盟商业委员会刚刚通过了一项‘绿色产业壁垒’法案的初步草案,明确提出要对出口到非欧盟地区的新能源核心组件,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和出口管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了一些经济领域的专家脸上已经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
“这份草案一旦在未来三个月内通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届时,我们项目最核心的设备和原料,要么面临天价关税,要么直接被‘卡脖子’。投资百亿的产业园,还没开工,命脉就已经被别人握在了手里。请问,这样的项目,我们还敢上马吗?这难道不是‘致命’的缺陷吗?”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地缘政治!绿色产业壁垒!
这些词汇,对于在座的官员来说并不陌生,但谁会把这东西和一个地方性的产业园项目联系得如此紧密?更何况,林舟说的还是一个刚刚出炉的“初步草案”!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谁去关心过远在欧洲的一份草案?
张兆龙的脸色,第一次变了。他猛地坐直了身体,眼神中透露出震惊。他身后的秘书,已经满头大汗地掏出手机,开始疯狂搜索相关新闻。
林舟没有给他消化的时间,转身又面向了李鸿源副省长。
“李省长,接下来我谈谈B方案。”他的语气依旧平静,“B方案主张立足国内,以‘中科集团’的技术为核心,发展相对稳妥的‘风能发电’。这个方案确实规避了国际风险,看似稳健。但它的‘致命缺陷’,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李鸿源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B方案选址在红石滩,理由是那里风力资源丰富。但报告只引用了省气象局十年前的平均风力数据。我查了近三年的卫星云图和气象监测站的实时数据,红石滩地区因为上游水库的修建,小气候已经发生改变,年平均有效风速下降了百分之十五,更关键的是,出现了长达四个月的‘静风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