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时光,仿佛被按下快进键,在日复一日规律而又充满微小变化的日常中飞快流逝。上学、放学、以及雷打不动的课后篮球特训,构成了陈屿川、青峰大辉和桃井五月三人组生活的核心旋律。
这三年来,他们的“铁三角”关系愈发稳固,坚不可摧。青峰大辉的篮球技术,在他自身爆炸性的运动天赋和陈屿川潜移默化的“科学”指导结合下,进步速度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他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原地运球和跑动运球,那颗渴望征服的心里燃起了更旺的火焰。
他开始尝试投篮。起初的动作堪称灾难,像是要把篮球砸进篮筐而不是投进去,全身发力,姿势扭曲,结果自然是“三不沾”居多。但偶尔,在某种蛮不讲理的协调性和手感爆发下,球会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砰”地一声砸在篮板上,然后机缘巧合地弹进篮筐。每当这种时候,青峰就会得意地咧嘴大笑,冲着陈屿川喊道:“看吧,屿川!我就说能进!” 陈屿川则往往哭笑不得,一边提醒他注意姿势,一边又为这家伙惊人的球感暗暗心惊。
防守端,青峰的天赋更是展露无遗。他那野兽般的直觉和迅捷的反应速度,使得他的抢断极具威胁。如同潜伏的猎豹,常常在对方运球者稍不留神的瞬间,一只大手就以惊人的速度探出,将球掏走。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十次成功的抢断里,大概有八次会伴随着裁判的哨声。原因无他,青峰的力量和控制力尚未完美结合,下手又狠又急,很容易就打在对方的手臂上,被判犯规。为此,陈屿川没少给他“开小灶”,讲解如何判断时机,如何干净利落地切球,而不是切手。青峰学得时好时坏,兴致来了能做得像模像样,一旦上了头,就又回归“暴力抢断”的本色。
相较于青峰充满“破坏性”与“不可预测性”的成长,陈屿川的进步则显得沉稳而系统。他如同海绵吸水般,不断消化着系统奖励的【篮球规则/战术基础知识库(入门级)】。这些知识不再仅仅是脑海里的条文,而是逐渐融入他的肌肉记忆和球场直觉。他的控球技术越发娴熟稳健,在青峰狂风暴雨般的逼抢下也能从容护球;他的球场视野开始拓宽,不再仅仅盯着自己和眼前的防守人,而是能隐约察觉到队友(目前主要是青峰和偶尔参与的桃井)的位置和跑动趋势。
他依旧是那个技术扎实、风格稳健的控卫雏形,但在组织和传球意识上,已经悄然显露出超越同龄人的苗头。他会开始有意识地引导青峰的跑位,虽然十次里有九次会被那个随心所欲的家伙无视,但偶尔成功的一次,总能形成一次漂亮的配合,让青峰也体验到轻松得分的乐趣。这种细微的掌控感,让陈屿川对“组织后卫”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
而桃井五月,则彻底成为了他们最忠实的观众、记录员兼后勤部长。她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从最初记录“屿川哥和大辉的优点”的可爱日记,进化成了充满各种观察笔记的“篮球手账”。里面不仅详细记载了陈屿川和青峰每天训练的细节、进步与问题(“阿大今天投篮20次,进了3个,但姿势比昨天更扭曲了”;“屿川哥的背后运球好像更流畅了”),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她对校内其他班级、乃至高年级中打球厉害同学的简单分析。
“隔壁班的山田同学擅长右手突破,但左手几乎不用。”
“六年级的佐藤学长投篮很准,但启动速度偏慢。”
这些观察或许还很简单,却已然闪耀着她未来作为“数据女皇”的天赋光芒。她虽然依旧不敢参与高强度的对抗,但在陈屿川的鼓励下,她的运球和基础传球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偶尔三人进行简单的传接球游戏时,也能有模有样。
转眼间,懵懵懂懂的低年级生活结束,他们成为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身高抽条,思想也逐渐褪去了一些稚嫩。某个初夏的黄昏,金色的夕阳将帝光町染成温暖的色调。三人像往常一样结伴回家,不可避免地路过了那所早已成为他们心中圣地与目标的学校——帝光中学。
尚未走近,那宏伟的体育馆内传来的声音就先一步攫住了他们的心神。“砰!砰!砰!” 篮球重重砸在地板上的声音,密集而富有节奏,如同战鼓。“吱嘎——!” 球鞋与地板剧烈摩擦发出的尖啸,充满了力量与速度感。夹杂其中的,是少年们奔跑呼喝的嘈杂,以及偶尔响起的、教练中气十足、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怒吼与指令。
青峰大辉几乎是本能地停下了脚步,像被磁石吸引般,快步跑到熟悉的铁栅栏门前,双手紧紧抓住冰凉的栏杆,整张脸几乎都贴了上去,眼神炽热地望向馆内。透过高大的窗户,可以隐约看到里面快速奔跑、跳跃的身影。那些身影更高大,更健壮,他们的动作更快,对抗更激烈,每一次投篮都带着破风的气势,精准与否尚且不知,但那力量感和技术动作的成熟度,远非小学生所能比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幼园铁三角到桐皇,陈桃终相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幼园铁三角到桐皇,陈桃终相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