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王孙熊旅”,是他的儿子,却也是楚成王的孙子——一个可能记得祖父惨死、对父亲心怀芥蒂的孩子。在楚穆王眼里,他或许不是儿子,而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一个随时可能被清除的“威胁”。如果楚穆王觉得他不顺眼,或者怀疑他有二心,杀了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甚至不会有人敢为他多说一句话。
楚骏的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牙齿咬得嘴唇生疼,不是因为冷,是因为深入骨髓的恐惧。他以前读历史,总觉得那些王侯将相的生死离自己很远,不过是史书上的几行字、博物馆里的一件文物。可现在,他就站在历史的漩涡中心,脚下是鲜血染红的土地,身边是随时会落下的屠刀,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连尸骨都可能找不到。
“我知道了。”他用尽全力,才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不至于发颤,“我……我只是做了个噩梦,梦见了野兽,现在没事了。”
老者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短褐贴在身上,像一层冰冷的壳。他捡起地上的陶碗,又去灶房重新盛了一碗粥,这次不敢再递得太近,只是放在木榻边的矮几上:“王孙慢些喝,巫祝说这粥里加了甘菊,能安神。”
楚骏点点头,拿起陶碗,机械地吞咽着。粟米的粗糙磨得喉咙发疼,野菜的苦涩在嘴里蔓延,可他尝不出任何味道,满脑子都是《左传》里的记载:“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他仿佛能看到楚成王被困在章华台里的样子——那个曾经称霸中原、打败过齐桓公的霸主,此刻却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老兽,只能用“想吃熊掌”来拖延时间。他或许不是真的想吃熊掌,只是想多活一会儿,想等一丝转机,可熊商臣连这点机会都不给。直到死后,连谥号都要讨价还价,听到“灵”(恶谥)时不肯闭眼,直到听到“成”(美谥),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
那是何等的屈辱和绝望?而他的儿子,自己现在的“父亲”,又是何等的冷酷?
楚骏放下陶碗,目光再次落在墙角的青铜鼎上。鼎在楚人的心中,是国之重器,是权力的象征,是“民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载体。可此刻,这尊鼎在他眼里,却像一个巨大的、冰冷的墓碑,鼎身的饕餮纹仿佛变成了一张张扭曲的脸,刻着楚国王室的血腥和残酷。
他想起自己昨晚的吐槽——“熊商臣太急了”。可现在他才明白,在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急”与“不急”,只有“生”与“死”。楚成王想废太子,熊商臣若不反击,死的就是他自己,甚至连他的母亲、他的部下都会跟着遭殃。只是这场反击,沾满了至亲的鲜血,像一道永远洗不掉的污点,刻在楚国的历史上,也刻在熊商臣的心里。
“楚国……”楚骏低声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身下的麻布,麻布的纤维扎进皮肤,带来细微的痛感,“这样的楚国,真的能走到最后吗?”
他知道历史的结局。楚穆王在位十二年,虽然扩张了楚国的疆域,把势力范围推到了黄河流域,却始终活在弑父的阴影里,晚年沉迷酒色,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而他自己,顶着“熊旅”的身份,未来会成为楚庄王,会“一鸣惊人”,会“问鼎中原”,将楚国推向鼎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可那是原本的历史。现在,他来了。一个知道未来走向、见过现代文明的灵魂,住进了十岁王孙熊旅的身体里。他见过飞机大炮,读过民主自由,知道封建王朝最终会走向灭亡,知道楚国最后会被秦国所灭,百万楚民会成为亡国奴。
他还要沿着原本的轨迹走下去吗?看着父亲背负弑父的骂名,看着楚国在春秋的争霸中起起落落,看着无数百姓死于战乱,最后还是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
楚骏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不再是刚才的恐惧和迷茫。他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里跳动的是属于楚骏的心脏,装着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和不甘。他想起博物馆里楚国文物旁的介绍——“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浪漫与坚韧影响深远”,他不想让这样的文明,最终毁于战火和暴政。
“祖父,”他在心里默念,目光望向章华台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座宏伟宫殿的轮廓,“您的死,我‘看见了’。楚国的未来,我也知道。”
“从今天起,我就是熊旅。”
“我不会让楚国,再走上原本的路。”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晨光透过天窗,像一把金色的剑,劈开了房间里的昏暗。阳光落在青铜鼎上,鼎身的绿锈泛着微弱的光泽,不再那么冰冷。阳光也落在少年的脸上,照亮了他眼底的决心——那是一种混杂着恐惧、不甘和希望的决心,像黑暗中点燃的一簇火苗,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
一场跨越两千多年的灵魂置换,一场注定要改写历史的博弈,从这个寒冷的清晨,正式拉开了序幕。楚骏知道,这条路会很难走,他要面对的是残暴的父亲、复杂的宗室、虎视眈眈的诸侯,还有数不清的未知危险。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现在是熊旅,是楚国的王孙,是这片土地未来的希望。
他拿起矮几上的陶碗,将剩下的粥一饮而尽。这一次,他尝到了甘菊的微甜,尝到了粟米的醇厚,也尝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沉甸甸的责任。
喜欢楚国一统华夏请大家收藏:(m.zjsw.org)楚国一统华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