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的编辑带着设计初稿,踩着晨露走进县文化馆时,岳川正和陈念、李娟围在桌前,整理各村代表补充的故事细节。
陈念手里拿着银杏村的槐叶标本,在笔记本上补写“槐叶枕的缝制工艺,需晒干槐叶三遍,混着陈皮填充,才能久存不散香”;
李娟则对着爷爷的拓印手记,标注“枫香颜料熬制需加三年陈枫脂,火候要文火慢炖,否则失其温润”。
“岳老师,这是立体根脉书的设计初稿,”编辑把装订好的样本递过来,封面用的是仿老糙纸的材质,印着“县域叶痕全卷·立体根脉书”的烫金字,边角故意做了磨损处理,“我们按您的要求,内页预留了夹叶处,每页都嵌了二维码,可链接对应的声景和访谈录音。”
岳川翻开样本,指尖划过内页——银杏村的槐叶脉拓片彩印清晰,旁边留着半透明的塑封袋,标注“可放入自家槐叶标本”;
古枫村卷的拓本旁,印着张大爷逃山洪的手绘插画,线条朴实,是林野根据现场照片改编的;书页间还夹着一张迷你拓印纸和小鬃刷,标注“亲手拓印你的根脉印记”。
“内页材质换成手工抄的枫香纸,”岳川突然指着纸页说,“塑封袋换成粗棉布袋,更透气,能更好保存树叶;迷你拓印工具加一套枫香颜料,不用化学颜料,要和李老墨的配方一致。”
这话看似是翻阅样本时的调整,实则是复刻前世地球“沉浸式立体书”的设计,将“平面书籍”升级为“可收藏、可互动、可传承”的立体载体,伪装成“结合树叶保存需求的自然优化”。
“星娱要是做类似的书,肯定会用铜版纸、塑料配件,印刷假拓片,咱们要的就是手工质感和真材实料,让书本身就是一件根脉信物。”
编辑立刻记下调整要求,又递上序言撰写提纲:“我们想让您从‘叶痕即根脉’的角度写序言,再邀请各村代表写寄语,最后附上周全的拓印教程和村史溯源。”
岳川点点头,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开篇:“一片叶,藏着一村的风;一拓痕,记着一族的脉;一本书,装着全域的魂——所有关于故土的念想,都藏在这些粗糙的纸页、温润的颜料和鲜活的故事里。”
凌薇正在旁边设计书的版式,她没采用规整的网格布局,而是让拓片、文字、插画错落排布,像树叶落在纸上的自然形态:“星娱的书肯定排版工整,图片精修。
”她边画边说,“可这错落感、手写批注式的文字排版,才像根脉的自然生长,假的再规整,也没这股子活气。”
她还在书的末尾留了几十页空白枫香纸,标注“我的根脉续篇”,让读者可以自己记录家族故事、粘贴树叶拓片,“一本书不该是终点,该是根脉延续的起点。”
林野的相机对着各村代表拍摄配图——张大爷拿着旧竹篮,站在古枫村旧址的枫香树下,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脸上,竹篮里的槭树叶标本泛着浅红;
李娟捧着爷爷的拓印手记,坐在文化馆的旧木椅上,手记旁摆着补全的古枫村拓本;陈念带着学生,在银杏村的老槐树下拓印槐叶,孩子们的笑脸被相机定格。
“这些照片不做精修,保留自然光影和轻微的颗粒感,”林野对着镜头说,“星娱的书只会用磨皮精修的明星照片,哪有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真画面。”
陆哲忙着整理音频素材,他把之前收集的各村声景、村民访谈、夏晚晴的主题曲《叶痕连根》,按书页顺序剪辑成“随书声景包”:扫银杏村页的二维码,先听到槐叶沙沙声,再听到陈念的讲解;
扫古枫村页的二维码,先听到山洪后的风声,再听到张大爷的哽咽叙述;扫寄语页的二维码,能听到夏晚晴弹唱的插曲《枫香忆》,调子比主题曲更柔,混着枫香树的自然声。
“每个二维码的声景都控制在三分钟内,”他对着岳川说,“星娱的音频只会放合成音乐和明星旁白,哪有这种带着真情实感的原声。”
夏晚晴坐在文化馆的角落,抱着吉他创作插曲《枫香忆》,歌词里藏着古枫村的故事:“枫香树,立山隅,叶痕拓下旧村图;山洪过,人未孤,根脉藏在纸间书。”
调子刚定,就有李娟凑过来,轻声哼着爷爷当年教的童谣,夏晚晴立刻把童谣的旋律融入间奏:“这是古枫村的声音,得留在歌里,”她笑着说,“星娱的插曲只会找流量歌手唱,歌词空洞,哪有这种带着村味的真旋律。”
周曼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都是各地文旅局和书店的咨询电话——有的想提前预定立体根脉书,有的想邀请团队去当地指导根脉展,还有的想定制本地版本的“叶痕书”。
“刚收到消息,星娱已经在赶制‘同款根脉书’,”她挂了电话,眉头微皱,“听说用的是铜版纸,印刷假拓片,里面夹的是塑料树叶,还邀请了流量明星写序言,声称‘明星带你寻根’,预售价格比咱们贵三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