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昭和高科出来,陈风的账户里多了一百二十万日元的巨额进账。井上课长不仅爽快支付了报酬,还额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并表示以后公司所有设备的维护外包业务,都会优先考虑陈风。
坐在回程的出租车里,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陈风的心情却不像账户余额那样单纯地喜悦,反而有些复杂。
刚才在车间里,小林那充满鄙夷的嘲讽话语包括“社区维修工”、“修马桶通路灯的”之类,虽然当时被他轻松化解,但此刻静下心来,却像一根细刺,扎在他的心头。
他确实不再是那个为拖欠房租发愁的穷小子了。他拥有系统赋予的超凡能力,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也获得了社区甚至更高层次客户的认可。
但在某些人,特别是那些固守传统阶层观念的人眼里,他依然只是个体户、跑单帮的维修工,登不上大雅之堂。今天是小林,明天可能还会有张林、李林。
“仅仅依靠个人技术和小范围的口碑传播,终究是有上限的。”陈风默默地想,“像昭和高科这样的大客户,这次是情况特殊加上熟人介绍,以后呢?难道每次都靠这种机缘巧合?而且,个人接单,形象上总显得不够正规,在面对大型企业或高端客户时,天生就处于弱势。”
他想到了那些有着光鲜办公室、正规团队的专业维修公司。如果今天去昭和高科的是那样一家公司,那个小林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嘲讽吗?恐怕态度会恭敬得多。
“地位……身份……”陈风喃喃自语。他并不虚荣,但他深知,在这个社会,一定的身份和平台,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报酬,更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轻视和麻烦。
这对于他未来进一步拓展业务、接触更高层次的维修对象(无论是物品还是人),都至关重要。
这次事件,像一剂强烈的催化剂,激发了他心中酝酿已久的想法,是时候结束这种游击式的接单模式了。
他需要一个据点,一个招牌,一个能匹配他如今能力和野心的平台。
回到公寓,陈风没有开灯,而是坐在沙发上,借着窗外的月光和霓虹,打开手机银行APP,仔细清点自己目前的资产。
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完成各种维修任务,尤其是几次高额奖励和特殊维修,他的存款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这还不包括他工具箱里那些价值不菲的专业工具和偶尔获得的一些系统奖励的特殊物品。
陈风深吸一口气。这笔钱,在东京虽然算不上巨富,但用来启动一个小型工作室,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选址: 不需要在最繁华的市中心,但也不能太偏僻。最好是在交通便利、靠近居民区和中小型商业区的地段,方便接活和上门服务。可以找一个小型的一楼铺面,或者商住两用公寓的底层工作室。
定位: 不追求大而全,而是主打高端、精细、疑难杂症维修。凭借他系统的能力和日益丰富的经验,完全可以承接其他维修店搞不定的活儿,形成差异化竞争。
客户目标可以是高要求的家庭、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特殊机构(如之前的美术馆、音乐人工作室等)。当然了社区熟人邻居这一块的基本盘要稳固好,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看看,保不准就有谁能介绍个大活。
配置: 工作室不需要很大,但功能要齐全。需要划分出接待区、维修作业区、以及一个小型仓库或者备件区。最关键的是,需要雇一个人。
人手: 他不可能整天守在工作室里接电话、接待客户、安排日程。他需要一个前台或者助理,负责这些日常事务,让他能更专注于维修技术本身和……嗯,某些特殊的“外勤维修”任务。这个人选,必须可靠、机灵,最好能有一定的亲和力。
这个规划让陈风感到一阵兴奋。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生意上的升级,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他在这座城市真正扎根、迈向更高阶段的标志。
它将向所有人宣告:陈风,不再是一个无根浮萍般的维修工,而是一位有技术、有实力、有据点的专业人士。
“就这么定了!”陈风握了握拳,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小林的无知嘲讽,反而成了推动他前进的最后一股动力。
他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知道,社区维修工,也能拥有自己的事业版图!
接下来的几天,陈风一边继续接一些零散的维修委托维持收入和人脉,一边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工作室地点和未来的员工。
他利用网络房产平台和实地考察,看了好几处备选地点。最终,他相中了一个位于距离原来公寓不远、但更靠近商业区边缘的一个小型临街铺面。
这里原来是一家小小的复印店,因为店主退休而闲置。面积大约三十平米,方方正正,采光不错,基础装修也还过得去,稍作改造就能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东京维修工,邻居太太爆奖励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开局东京维修工,邻居太太爆奖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