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金口一开,“准奏”二字落定,朝堂之上的政治格局瞬间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倾斜。
冯保一党如丧考妣,清流与北疆势力则士气大振。
这不仅仅是一个新衙门的设立,更是对冯保及其掌控的东厂、锦衣卫体系一次公开的、有力的制衡。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各怀心思,鱼贯而出。
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在经过凌薇身边时,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投来或敬畏、或探究、或示好的目光。
这位年轻的女侯爷,用最直接、最悍勇的方式,在帝京这块铁板上硬生生撬开了一道缝隙。
杨廷鹤与凌薇并肩而行,老首辅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侯爷此举,可谓雷霆手段,老夫佩服。”他低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只是,冯保经此一挫,必不会善罢甘休。这巡城司从无到有,千头万绪,其中艰难,恐远超想象。”
“杨相放心。”凌薇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巍峨的宫门,“既是凌薇提议,自当负责到底。冯保有何手段,尽管使来便是。”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凌薇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动力和政治手腕。
首先,是争夺巡城司的主导权。
太后的旨意是“由杨爱卿与凌爱卿会同兵部、京营节度使详议章程”。
这“详议”二字,便是斗争的焦点。
兵部尚书是冯保的人,京营节度使态度暧昧。
冯保一党试图在章程上做文章,比如将巡城司的管辖权分散,或将其人员任免权牢牢抓在兵部手中,甚至想将其经费压缩到无法运转的地步。
然而,凌薇早有准备。
她联合杨廷鹤,以“护卫京畿,事关陛下太后安危,必须高效精干”为由,坚持巡城司必须拥有独立的指挥权、人事建议权和充足的经费保障。
她在细节上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提出的架构方案条理清晰,权责分明,让那些试图糊弄或塞入私货的官员无从下手。
同时,她并非一味强硬。
在非核心利益上,她也适当让步,比如同意巡城司的高级军官任命需报兵部备案,日常勤务需与五城兵马司协调等,展现了灵活的政治智慧。
最终,在杨廷鹤的大力支持和凌薇精准的博弈下,章程大体按照凌薇的设想确定下来:巡城司设指挥使一人,副使二人,下辖若干巡防营,独立负责指定区域的治安巡防,直接对皇帝或代表皇帝的太后/辅政机构负责,经费由户部专项拨付。
其次,是安插核心班底。
而最关键的第一任指挥使人选……
凌薇自然不会将这支即将到手的力量拱手让人。
在朝堂争论章程的同时,她已经通过侯三的情报网和杨廷鹤的人脉,开始物色人选。
指挥使之位,她志在必得。
她向太后和杨廷鹤推荐了一名人选——原北疆护军中军副将,现任京营一名不得志的参将,韩锋。
此人曾是北疆边军悍将,因性格刚直得罪上司被排挤到京营坐冷板凳,但对凌薇在北疆的作为心向往之,且能力出众,精通练兵与城防事务。
凌薇让杨廷鹤暗中考察,确认其忠诚与能力后,便果断推举。
冯保自然想方设法阻挠,提出各种人选。
但凌薇以“巡城司初立,需熟知军务、威望足以服众之将”为由,坚持己见。
最终,在太后的权衡下或许也有意借此进一步制衡冯保,韩锋被任命为巡城司首任指挥使。
两位副使,凌薇也成功安排了一位自己人——一位由墨家推荐、精通机关警戒与城市管理的弟子。
另一位副使职位,则作为妥协,留给了背景相对简单、能力尚可的京营系军官,以平衡各方势力。
至于基层的队正、哨长,凌薇更是授意韩锋,大力从北疆系包括伤退安置在京的老兵、京营中受到排挤但有真才实学的军官、乃至民间招募的武艺高强、身家清白者中选拔。
她要的是一支能打仗、听指挥的新军,而不是另一个腐朽的官僚机构。
最后,是应对冯保的阴招。
冯保岂会坐视凌薇顺利掌兵?
章程一定,人员任命下达,他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第一招,经费。
户部尚书是冯保爪牙,在巡城司的开办经费和日常饷银上百般拖延、克扣。
凌薇早有预料,她让季容通过北疆商会的渠道,秘密调集了一笔资金先行垫付,同时让杨廷鹤在朝中不断施压,甚至暗示若经费不足导致巡城司无法有效运转,京城再出乱子,责任在谁?
太后过问之下,户部才不情不愿地拨付了部分款项。
第二招,场地与器械刁难。
拨给巡城司的衙署是废弃多年的旧库房,分配的军械也是京营淘汰下来的破烂货。
凌薇也不气恼,直接让韩锋带着人,一边清理修缮衙署,一边开出清单,要求更换装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帝攻略:从乞丐到九五至尊》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女帝攻略:从乞丐到九五至尊请大家收藏:(m.zjsw.org)女帝攻略:从乞丐到九五至尊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