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至错缝是历法中的致命误差 —— 颛顼历以立春为岁首,而四分历以冬至为岁首,两种历法交替时,若未校准分至点(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便会导致时辰错位。杜衍说着,猛地推开占星阁西侧的暗门,露出紫徽省藏匿的百册八府演步筮策。这些筮策是用梧桐木制成,每片都刻着精密的天文算式,是司天府制定朔望表的依据。
“三百九十九载!” 杜衍一脚踹向筮策架,百册筮策轰然倒塌,落在地上的瞬间,竟因常年累积的 “天炁偏差” 崩解为一地裂帛般的焦片,焦片上未烧尽的算符扭曲变形,像是在哭诉误差带来的灾难。更诡异的是,阁角十架镌着颛顼生卒干支的测星罗盘,突然发出 “嗡” 的一声轻响,盘面上的指针逆向旋转,射出数道淡紫色的 “辱星逆光”—— 这是星宿对历法错误的警示之光。逆光径直洞穿杜衍腰间的玉韘,在上面留下三个细密的孔洞,玉韘落地,碎成三瓣。
2. 裂云轩章聚:潮枯虫鸣,儒历相争
骊峰顶峰的裂云轩,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四周挂着数十个青铜风铎,风一吹便发出清脆的声响。轩内的柱子是用千年阴沉木打造,柱身刻着二十八宿的图腾,中央的案桌上,堆着一叠盖着朱印的郡邑弹章,每封弹章的边角都带着磨损的痕迹,显然是从各地辗转送来的急件。
坐镇其中的太初吏王匡,身着青色官服,手中握着一把用天山寒铁打造的银剪。他刚拆开一封来自颍川候的弹章,上面的字迹因急促而略显潦草:“冬捕三次,三更时分渔网空空。渔户称潮水生变,往日寒鱼汛时潮高丈二,今岁仅及五尺,细查之下,竟是日踵度累进偏移,致使潮目提前枯涸。” 日踵度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速度,其偏移会直接影响潮汐规律 —— 潮目即潮汐涨落的临界点,提前枯涸意味着渔民错过最佳捕鱼时机,不出三月,颍川郡便会出现粮荒。
王匡的手指紧紧攥着弹章,指节泛白。他猛地挥起银剪,将桌上十二道金绳包裹的天象传信玄符一一剪碎。玄符是用异兽皮制成,上面用朱砂画着各地的天象异常:陈留郡报 “霜降提前半月,麦苗冻毙三成”;河东郡奏 “白露无雨,河流水位骤降,灌溉断绝”;蜀郡递禀 “惊蛰未到,桃花已开,蜂蝶乱舞,农时错乱”。
“现有廿四封郡邑弹章,压塌了御史案牍架!” 王匡将剪碎的玄符扫落在地,玄符碎片飘起淡青色的烟气,烟气中浮现出各地灾民的虚影 —— 颍川的渔民蹲在干涸的河边叹息,陈留的农夫看着冻僵的麦苗落泪。他走到轩边,望着远处的咸阳城,心中清楚:历法误差已不是朝堂上的争论,而是关乎百姓生死的浩劫。
此时,轩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尚在测绘泾渭分流月相潮位的治粟内史程襄,提着一卷象牙十时辰折玄图快步进来。这玄图是用上好的非洲象牙雕刻而成,上面刻着泾渭两河的流域图,以及每月初一、十五的月相变化,图中用金线标注着潮汐的涨落时间。可此刻,程襄刚将玄图展开,便听得 “咔” 的一声脆响,玄图从中间折裂,象牙断面露出细密的纹理,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撕扯。
“闰余堆积法算亏盈!” 程襄的声音带着怒火,他将断裂的玄图扔在案上,伸手解开腰间的九曲流珠簙 —— 这簙是用玛瑙串成,每颗玛瑙珠代表一个朔望月,共四十九颗,对应 “七七四十九” 的历算之数。他猛地抽离其中四十九枚夜明珠,将其一一抛掷在轩中央的云盘仪裂缝中。夜明珠落在裂缝里,发出柔和的白光,裂缝中渗出的黑气慢慢消散,云盘仪上的刻度重新变得清晰。
“从春秋五霸迄今,三百战局改月毁时过骤!” 程襄指着云盘仪上的刻度,语气愈发沉重,“齐桓公伐楚,因历错算错出兵时间,延误战机;晋文公重耳返国,因历书误判节气,差点冻死在途中!如今《殷历》《颛历》《夏小正》三历错杂,星象错谱导致物候时序混杂无序 —— 若再以旧制增朔置闰,必铸国祚倾颓之祸!” 增朔置闰是调整历法的常用方法,可若基准错误,增朔只会让误差更大,置闰也会错上加错。
王匡沉默着点头,他走到案边,拿起一封来自咸阳郊邑的弹章,递给程襄:“你看这个。” 弹章上写着:“惊蛰前七日,蛇谷已起虫虺啸鸣,比往年早了半月。农官催着改定授时法令,可司祀殿的七十儒师,硬驳阴阳分气原理,说‘历法乃周公所定,不可更改’。”
话音刚落,轩门被猛地推开。少壮派星历生元恪,捧着一卷染青绢簿快步进来。这绢簿是用江南蚕丝织成,染了靛青色,上面记录着咸阳郊邑的物候观测数据,每页都盖着观测者的私印。元恪将绢簿重重拍摔在玉圭仪上,绢簿散开,露出其中一页:“惊蛰前十日,蛇谷有虫鸣;惊蛰前七日,虫虺啸鸣,蛙类出穴;惊蛰前五日,小麦拔节 —— 这哪里是惊蛰前的景象?分明是春分后的物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