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已经在门口等我了,手里拿着书房的钥匙。
“来了,进去吧,古籍在书架最上层,我已经帮你找出来了。”叔叔的表情很严肃,不像平时那么随意。
我跟着叔叔走进书房,书房还是老样子,书架上摆满了书,桌子上放着爷爷当年用的毛笔和砚台,墙上挂着一幅爷爷写的字,内容是“知行合一”。
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我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爷爷已经走了一年多了,我却很少回来看看。
书架最上层放着一个棕色的盒子,盒子上有个铜扣,就是叔叔说的那本古籍。
我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盒子,打开铜扣,里面是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棕色的牛皮纸,已经有点泛黄了,上面写着“秦符秘录”四个篆字,是爷爷的笔迹。
我轻轻翻开书页,里面的纸很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很工整,还有一些手绘的符咒图案,其中就有十三重血祭蚀符。
12. 古籍解读与血祭符秘
我坐在爷爷的书桌前,仔细翻看《秦符秘录》,寻找关于十三重血祭蚀符的记载。
古籍里说,十三重血祭蚀符是秦朝的“时空符”,由燕骑都尉掌管,用于在皇室祭祀时“打开”时空通道,与逝去的先祖“对话”。
符咒的十三道纹路代表“十三重天”,是连接阴阳两界的“桥梁”,中心的方形印记是燕骑都尉的印信,没有印信,符咒无法激活。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流浪汉手掌贴玻璃时,符咒中心的方形印记——那就是燕骑都尉的印信,也就是说,流浪汉有激活符咒的“钥匙”。
古籍里还说,激活十三重血祭蚀符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时空裂隙”,二是“活人血祭”。
时空裂隙是符咒的“载体”,没有裂隙,符咒无法显现;活人血祭是符咒的“能量”,没有血祭,符咒无法激活。
古籍里记载了一个案例:秦朝末年,有一位燕骑都尉为了保护皇室成员,在战乱中激活了符咒,打开了时空通道,把皇室成员送到了“未来”,自己却因为血祭而死。
这个案例让我毛骨悚然——难道流浪汉也要进行“活人血祭”?
我继续往下翻,看到了关于“辐射斑纹”的记载。
古籍里说,接触过时空通道的人,身上会留下“阴阳纹”,也就是现在说的辐射斑纹,纹路越亮,说明接触的时空通道越“稳定”。
古籍里还画了阴阳纹的图案,和我昨天看到的流浪汉的掌纹一模一样。
这说明,流浪汉不仅有激活符咒的钥匙,还接触过时空通道,甚至可能“穿过”时空通道。
古籍的最后几页是爷爷的批注,上面写着:“民国三十年,曾在洛阳发现燕骑都尉印信,后失踪;公元2010年,在本市废弃火车站发现时空裂隙,与秦符秘录记载一致;公元2023年,孙子小远遇时空异常,需警惕血祭符重现。”
看到爷爷的批注,我惊呆了——爷爷竟然早就知道我会遇到血祭符的事!
2010年的废弃火车站,就是我上次遇到时空裂隙的地方,爷爷当时还陪我去处理过,只是没跟我说过印信的事。
民国三十年发现的燕骑都尉印信,会不会就是现在流浪汉手里的“钥匙”?
13. 印信线索与民国往事
我拿着古籍,问叔叔:“叔,爷爷批注里说民国三十年在洛阳发现燕骑都尉印信,你知道这件事吗?”
叔叔坐在我旁边,喝了口茶,然后说:“知道,你爷爷跟我说过。那是他年轻时的事,当时他在洛阳的一个考古队里当助手,参与挖掘一个秦朝古墓,在墓里发现了燕骑都尉的印信。”
“后来印信怎么失踪了?”我追问。
“当时正赶上战乱,考古队遭到了土匪的袭击,印信被土匪抢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叔叔叹了口气,“你爷爷一辈子都在找这个印信,想把它交给博物馆,可惜到死都没找到。”
我想起流浪汉手掌上的辐射斑纹和符咒中心的印信,突然有了一个猜测:“叔,你说那个流浪汉会不会拿着当年失踪的印信?”
叔叔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不可能吧?印信失踪快一百年了,怎么会在一个流浪汉手里?而且你爷爷说过,印信是青铜做的,很重,一个流浪汉怎么会随身携带?”
“但我昨天看到的符咒中心有印信的印记,而且流浪汉的掌纹和古籍里的阴阳纹一模一样,这太巧合了。”我坚持自己的猜测。
叔叔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爷爷书房的抽屉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他当年在考古队的照片和笔记,你可以找找,说不定有线索。”
我赶紧打开书桌的抽屉,里面果然有一个木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有一叠黑白照片和一个笔记本。
照片里有年轻的爷爷,还有其他考古队成员,他们站在一个古墓前,手里拿着一些文物,其中一张照片里,爷爷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青铜印信,应该就是燕骑都尉的印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