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次摊?
三块钱?
那一个月不就是九十?
兄弟俩一算清账,立马如小鸡啄米,使劲点头,生怕张知丛反悔。
张红仁更是扒开张红强,站在张知丛跟前:“爸,什么时候去?现在吗?我要准备什么东西?”
见两人这么积极,张知丛便道:“明早你二姑要去码头,你可以跟去学学,但不算工资。”
张红仁早就想出去见识见识,每个少年都有一个赚钱的梦,他也不例外,当即一口应下。
“那行,明早我喊你...你把鱼拿去蒸了,红强,你继续学习。”
甩下话,张知丛走进右屋。
自上次匆匆收拾行李后,张知丛便再没进来过,这会屋内乱的很,三扇衣柜门大大开着,床上、地上随处可见的书本,以及张红梅幼时衣物。
他打开窗,找来扫帚,准备晚上搬到这屋来住。
正打扫着,程谦走进院。
“张叔,晚上上我家吃饭?”
担心张知丛不去,程谦又补充:“我见红仁在蒸鱼,正好我妹包了包子,就着鱼吃最合适不过。”
饭,张知丛可以不吃,但人家带着弟妹上门帮忙打扫屋子,再说儿子还要靠他带去出摊,他没理由拒绝。
就这样,两家在黑幕降临前,在院里搭了张桌,热热闹闹吃了起来。
对于程谦,张红强还停留在他之前找人堵自己的印象上,心里有些不痛快,反倒是张红仁一个劲问个不停,虚心请教出摊注意事项。
这些不用程谦回答,六蛋便能解惑,每周末他都会跟着大哥去广场卖玩具,知道的不比程谦少。
一时间,院里全是他和妹妹梁文静、还有张红仁时不时的惊叹声。
在大门被推开的那一刻,声音戛然而止。
一群人侧目望去。
张红军扶着黄珊珊进来,看到这么多人,也是震了震,忙打招呼。
张知丛微微颔首,不着痕迹扫了黄珊珊一眼:“往后下了班,早点回来。”
闻言,黄珊珊下意识摸了摸已经显怀的肚子,他这话啥意思?说自己夜不归家?顿时黑下脸,拉着妹妹回屋。
张红军不明所以,愣了会,便来到张红强身后,与几人闲聊起来。
“爸~李姨卖的布是南方来的吗?”
“嗯~”
“哪个城市?”
“茂恩县、临海市,两个地方都有...”
因外来布料的冲击,纺织厂这个季度效益不好,取消了半年奖金,张红军还听说,厂里今后不再招人,连本该继续建造的职工房,也暂时搁置。
很快,席散,众人也各自散去。
六个小时后,天还蒙蒙亮,李家却热闹起来。
今日去码头,鞋子是昨晚挑好的,这会只需装上车。
在店里傻坐了十分钟的张红仁也领了活,帮忙洗三轮车,洗的还是李峥那辆。
说起这辆车,王淑芬直抹眼泪,说好头天还回来,硬是拖了五天,她带着两个儿子过去,才拿回车。
至于布钱?
呵呵...王淑芬不想说,一说就想哭,要不是亲哥哥,她都想打报警电话。
半个小时后,三辆三轮车从李家门口出发,驶向码头。
李峥也想跟上去瞧瞧,想着她们这会才出发,估计要七八点才到,而自己只需坐上七点的公交车,要是快的话,还能比她们先一刻赶到码头。
如此,她急忙跑去配料。
李峥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张知丛,他打了个哈欠,甩下话,便上楼补觉。
“一会去看房子。”
李峥眨了眨眼,拿盐袋的手僵了僵,好吧,没什么比家里那一皮箱钱更重要。
送走买鱼的钱大爷,李峥锁好门,跟秦兰说了声,便跟着张知丛,带上赵国全坐上去市区的公交车。
房子没看两家,却在赵国全的嚷嚷下,三人看了场电影,又吃了他嘴中念叨的汉堡,这才回家。
三人到家时,张翠花已吃过晚饭,在凑儿子和分享今日赚钱喜悦之间,她选择后者,放过赵国全。
夏天嘛,凉鞋最好卖,尤其是小孩的塑胶凉鞋,布灵布灵的,很受欢迎。
李峥本想在门口支个摊,念头刚升起,隔天毛线厂打来电话,喊她去火车站接货,紧跟着又是衣服,毯子皮货,还有两车厢的洗发水到了。
就这么十二天,她忙得脚不沾地,倒头就睡,更别说全程陪到尾,还要抽时间去上班的张知丛。
两人不是在接货的路上,就是在家码货,货多到李婆子、秦兰挤一个屋睡。
不说楼梯口、阳台,就说李峥那屋,也是堆满了货,她犯了愁,这要卖多久?才能卖出去。
而张翠花只看到了钱,这是钱,那也是钱,感觉这堆东西,经了她的手,就会通通变成钱。
“还有货没?”
“没,都到了~”
确定没货,张翠花决定明天出摊,便朝二楼大喊,打算叫国安把出摊的货先选出来。
喊了几声,无人应。
这时,趴在桌上写作业的赵国全抬头:“哥哥出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窝囊后妈重生,一心只想离婚!请大家收藏:(m.zjsw.org)窝囊后妈重生,一心只想离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