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段时间过去,通过探针反馈数据,AI白牧辰整理出最新结果:“确认所有主目标已被完全压制,生命信号急剧衰减中,本体已无威胁,鞭毛剩余存活时间有待观察。”
白牧辰随即收敛了这些无聊的思绪,将注意力重新投向了战场的收尾工作。
“鞭毛啊,希望别死的太快。”她在虚拟星图上放大了那片布满了生物残骸的区域。
“主力部队开始向残骸区推进,准备进行样本回收和战场清理。”
“航母准备释放舰载机,清除残余的‘鞭毛’单位。”
整个第一超视距打击群早已在发射导弹的同时,便开始朝着目标区域进行着漫长的加速与靠近。
此刻,两艘恒动天级航空母舰巨大的舰体两侧正在上演相同事情,厚重的装甲板正在无声地向外翻折、展开。
无数金属桁架结构如同伸展的骨骼,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内,便迅速组合成了两条长达3.4公里的镂空式发射轨道。
两条轨道交替充能,刺目的电光在其间爆发。
一架外形酷似银色飞镖的“流光”截击机被固定在滑块上,瞬间便被一股无形的巨力推出,化作一道残影消失在轨道的尽头。
另一条轨道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下一次发射。
整个过程高效且富有节奏。
虽然轨道炮的核心使用了常温超导纳米材料,但冷却依然是必须的环节。
轨道炮发射时,那毫秒级的强电流脉冲属于时变工况,会在超导体内部引发磁通线的运动,产生一种等效于“粘滞力”的效应,从而将部分电磁能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热能。
只有进行高效的循环冷却,才能保证轨道炮能够进行高频率的连续发射。
“第一波次的流光截击机中队已全部弹射,正在前往目标区域。”AI的白牧辰声音在舰桥内响起。
导弹发射,第一打击群朝目标移动后的第9小时。
在广袤的残骸区,一支由100架流光截击机组成的编队已经抵达,它们灵巧地穿梭在那些如同小行星般巨大的生物残骸之间。
从机载AI的第一视角看去,虚动量嫁接环的功率杠杆正在被主动降低,表观速度随之急剧变化,让机体能够以更低的亚光速进行灵活的近距离机动,而不是因为速度过快而一头撞上那些漂浮的碎肉。
幸存的鞭毛单位从巨大的残骸阴影中冲出,与截击机群爆发了激烈的遭遇战。
近紫外激光束在黑暗的宇宙中交错闪烁,而鞭毛则喷吐着腐蚀性的物质,形成一片片黄绿色的危险云雾。
因为其极低的实动量,截击机的机动性堪称鬼畜。
转向引擎微小的推力变化会被虚动量嫁接环急剧放大,快速调整推进引擎朝向,进而实现匪夷所思的矢量机动。
这正是它们能够胜任骚扰敌方护卫舰点防御阵列工作的关键。
白牧辰看着那些由鞭毛喷射出的,拥有静止质量的腐蚀性粒子团,其造成的破坏效果竟然比己方截击机的激光还要显着一些,不由得在心中感慨:“看得出来,在这个宇宙的战斗里有静质量就是爷啊。”
战局很快便呈现出胶着的状态。
鞭毛的机动性甚至比截击机还要鬼畜,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推进原理,灵活性远超了一大截。
它们喷射的腐蚀性物质射程不远,难以命中高速移动的小型目标,但只要被擦到一点,就能轻易地摧毁一架截击机。
一架截击机在规避时慢了半分,机翼被一片黄绿色的云雾扫过,表面的复合装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腐蚀消融,最终因结构应力崩溃而轰然解体。
而鞭毛自身则能毫发无伤地穿梭于自己制造的危险云气之中。
王权节杖号舰桥内,主屏幕上,战损数据正在实时更新。
流光截击机与太空变形虫鞭毛的损失比最终稳定在了一个惊人的8:1。
一个负责战术复盘的身体看着这个数字忍不住摇了摇头:“这结果……有些惨不忍睹了。”
“嘛......”另一个身体则不以为意地回应道:“也不是无法接受,虽然科技发展速度很快,一年顶自然演化一万年,但鬼知道太空变形虫演化了多少亿年,在某些特定领域超越现有技术很正常。”
现有理论体系无法完全解释和超越的东西太多了,比如碳基生物的大脑,现在只是又多了一个太空变形虫的鞭毛而已。
根据两大文明圈的资料,即便最保守的估计,太空变形虫也已经在宇宙中存在了超过八十亿年。
得亏它们没有演化出真正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文明,不然整个银河系都要被它们统治了。
“战损8:1,看来打击群中航母的数量还得再加,两艘航母没办法对十艘变形虫母体释放的鞭毛实现数量碾压啊。”
毕竟是能让梦想文明用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野生舰载机,对此白牧辰并不意外。
“对面更多是场地优势,那些不明腐蚀物质在变形虫母体死后大量逸散,形成了对我这边不利的作战环境,这应该是它们的一种生存策略,用自己的死亡为同伴创造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群星:舰与灵能的太空歌剧物语请大家收藏:(m.zjsw.org)群星:舰与灵能的太空歌剧物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