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连下半月,这几天才终于结束。
家家户户都开始在各自门前扫雪,大队里组织了些年轻力壮的汉子,去清理村子里的路。
秦家有5个大小伙子,这次扫雪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
即使秦晏往日的形象再差,但这种紧要关头,整个村子都出力的情况下,他也不是不识大体的人。
况且他平日里流传出的,在秦家光吃不干的名声,也是他刻意为之。
毕竟僧多粥少,他在这个家里,就算干再多,挣再多的工分,都是要充入公中的。
他就一个人,一张嘴,他是可以干满工分的活,但是在这个家里,他也吃不到满工分能吃到的饭。
所以,秦晏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不像秦家老三那样,一味的埋头苦干。
若是他想要的公平得不到,那他又何必苦了自己,为别人做嫁衣。
因此,上工时,只要干够他的份例,除了每年的“双抢”,以及村子里组织的某些任务,他在秦家是什么活都不干的。
无论秦家其他人再怎么说,怎么骂,他就跟“滚刀肉”一样,没人能奈何的了他。
这不,这次除雪任务就安排他跟老三去村口,老大和老六就留在家里,把院子里和门口过路的地方扫干净。
家里的女人们,就拾掇拾掇家里,归拢一下消耗品,大雪封山这么久,该有好些东西需要再添置了。
再说,距离过年也就一个月左右了,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年货。
秦晏家更是,老六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结婚了,秦母不仅要准备年货,还要准备一些结婚用品。
这次可不像秦晏和姜清妤的婚礼那么简易。
老六秦宸作为秦母的小儿子,而他的对象秦媛媛又是书记家的团宠小闺女,秦母自然极为重视这场婚礼,势必要把它办的漂漂亮亮。
这不,等路上的雪清理的差不多,驴车能够出行时,秦母带着秦大嫂、秦三嫂以及她小闺女,一行四人坐着大雪后的第一班驴车,去往镇上。
姜清妤和秦晏倒没有急着出去放风。
毕竟要是跟秦母一起出去,不仅需要给她做苦力,他们想去国营饭店吃些好的也不方便。
还没分家,所有东西都充入公中,虽不至于要儿媳妇的嫁妆钱,但是凡是入口的东西,明面上还是不能吃独食的。
所以他俩早上吃完那份清可照水的玉米碴子粥后,又晃晃悠悠地去山上开小灶去了。
现在河里也解冻了,秦晏从小木屋里拿了工具就去抓鱼去了。
姜清妤就围着河边转悠,运气还不错,在芦苇丛里找到了两颗野鸭蛋。
薅了两把水芹菜,一小丛野葱,等着秦晏抓回来的鱼,准备回小木屋煮鱼汤喝。
小木屋工具不齐全,只有一个陶罐,平时他俩来开小灶,也只是炖个鸡汤,或者烤个野兔。
虽然没法炒菜吃,但是能时不时的吃上肉,已经算是不错了。
等秦晏在河边将鱼清理干净,带着洗好的野菜,一起回到小木屋。
他俩炖了个鱼汤,把那两个鸭蛋和野菜也放进去,又在旁边支起架子,烤了个野鸡。
虽然简易,但是可比在秦家吃的好,也吃的饱。
两人吃饱收拾干净后,带着没吃完的野菜往秦家走去。
他俩每回开完小灶,有时会薅几把野菜带回秦家,不频繁,但能够堵住秦家众人的嘴。
这年头粮食不易,几把野菜或许就是一顿饭。
他俩刚到家,就见着秦母正在归类置办的东西。
买的东西还不少,大红色的暖水瓶,两匹布,一大摞棉花,一大块肥肉,看着至少有2斤,还买了不少的硬糖和红糖。
这些东西可都不是便宜货。
秦母果然是下了血本的,这些东西不仅不便宜,还不好买。
在这个买什么都要票的年代,秦母买的这些肯定有她的门路。
他俩刚进门就听见秦母还在清点:“这些布跟棉花到时候给你们小弟置办一套新衣裳,留着结婚的时候穿,再缝一床新被子。
办酒席的话,菜不用买,咱家菜园子里都有,这肥肉等下先炼出油,过两天出去的时候还要再买些肉。
对了,说好彩礼给的缝纫机还没买呢,票早先让你二哥给换好寄过来了,下次一并都给买齐。
还有,当家的,你等下去东头老吴那去让他给打些家具,老六结婚新房里还什么都没有呢。
我前段时间跟老吴说了些,现下应该也打的差不多了,你去看看还缺啥,打好的就让老三他们搬回来吧。”
秦父带着老大和老三出门,秦母让老三媳妇去缝新被子,转眼看见姜清妤和秦晏小两口,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一天天的就知道往外跑,现在家里这么忙也不知道搁家里帮帮忙。”
秦晏晃了晃手里的野菜:“妈,我俩可不是出去玩的,这不又给你带了野菜。”
老五秦兰听到这,不乐意了:“合着你俩三天两头薅一把野菜回来,就可以不干活了?谁知道你俩天天去山上是不是偷吃什么好东西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会打猎,净拿些烂菜叶子敷衍我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穿书:对照组夫妻闷声发大财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七零穿书:对照组夫妻闷声发大财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