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楚瑶拉着林薇就说:“林薇,咱们村的菜多水灵啊!城里的菜又贵又不新鲜,我今天去转了居民楼,下班的人都抱怨买菜不方便,咱们不光拉去家属院,居民楼底下也能卖,分早晚两拨,肯定能成!”
林薇眼睛一亮,拍着大腿说:“楚瑶,这主意好!本钱不多,咱们家人多,有的是力气!”
两人连夜商量了计划:档口交给大嫂李红梅和宋卫民盯着,林薇负责联系村里菜源、给村民结算菜钱,早上跟宋建国、宋卫国进城,宋建国蹬板车(家里凑钱买了辆旧的),宋卫国吆喝称重;楚瑶在家记账、照看婆婆,晚上帮着林薇给村民算钱。
第二天一早,林薇和楚瑶就去村里转。张婶家的黄瓜结得满架都是,一听她们要包圆,笑着说:“四分一斤,你们拉走!省得我挑去镇上卖。”李叔家的茄子堆了半院,也按三分五一斤卖了;赵奶奶的小白菜水灵,三分一斤就成交。
每天收完菜,傍晚宋家院里就热闹起来。林薇和楚瑶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摆着账本和零钱。张婶第一个过来:“秀兰妹子、红梅妹子,今天的黄瓜称完了吧?”林薇笑着递过账本:“张婶,您家今天摘了25斤黄瓜,四分一斤,总共一块钱,您点点。”张婶接过钱,捏了捏:“没错没错,比我自己挑去镇上卖还多赚一毛呢!”接着是李叔,楚瑶给他算:“李叔,40斤茄子,三分五一斤,一共一块四,您收好。”李叔乐呵呵地接钱:“你们俩办事,我放心!明天我再多摘点!”林薇还特意备了小布袋,给没零钱的村民找零,楚瑶则把每家的斤两和钱数记在账本上,一笔笔清清楚楚。
天不亮,宋建国和宋卫国就把近百斤菜装上板车。林薇扶着腰跟在后面,心里又紧张又期待:这要是成了,家里的日子就能快点好起来了。
到了家属院门口,起初没人敢过来。早起的大妈们围着看,小声嘀咕:“这菜看着新鲜,就是不知道好不好。”林薇见状,拿起一把小白菜递过去:“大娘,您摸摸,这是天没亮刚摘的,还带着露水呢!跟菜市场一个价,保证好吃!”
大妈接过菜,捏了捏确实嫩,笑着说:“给我来两斤!”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人就多了。“茄子怎么卖?来三个!”“黄瓜给我称一斤半!”宋卫国起初腼腆,后来也放开了嗓子喊:“新鲜蔬菜嘞!刚从地里摘的!”
后来他们果然按楚瑶的主意,在居民楼底下也设了点。早上赶上班前,宋卫国拉着菜去居民楼,林薇帮忙招呼;晚上下班后,宋建国去家属院,楚瑶偶尔也过来搭把手。不到两小时,菜就卖光了。晚上回家,楚瑶数着钱,兴奋地说:“林薇,今天净赚二十三块四!居民楼那边卖了十斤呢!”宋老实看着桌上的钱,烟袋锅子都忘了抽,眼里有了光。
第四天,麻烦来了——村里人种菜的都抢着要卖,宋家院子里堆了五百多斤菜,板车根本拉不下。宋建国急得直搓手,忽然一拍大腿:“我去借村长的拖拉机!”
他跑到村长家,村长正吃早饭,听了来意皱着眉:“拖拉机是集体的,借私人用影响不好。”宋建国赶紧说:“村长,我每天给五块租金,油钱我自己出,绝不耽误队里的活!”村长沉吟片刻,点头了:“立个字据,你拿去用。”
拖拉机“突突突”开回村时,全家都围了过来。宋卫民摸着车斗,高兴地喊:“这下多少菜都拉得下!”
有了拖拉机,生意更火了。第五天拉六百斤,赚六十二块;第六天七百斤,赚七十八块;第七天八百斤,直接赚了一百零三块!后来他们干脆一天跑两趟,早市赶居民楼和家属院的上班前,晚市赶下班后,一天能拉一千二百斤菜。
第十天晚上,楚瑶数钱时数得手都软了:“林薇,早上居民楼卖了三百斤,赚八十四;晚上家属院卖了两百五十斤,赚七十一块,总共一百五十五!”赵金凤坐在旁边,帮着把皱巴巴的毛票抚平,眼泪差点掉下来:“真好……总算熬出头了。”
第十五天,日收入竟冲到了四百二十块!晚上宋家院里亮着灯,钱堆了满满一桌子,宋卫国数着分币,笑得合不拢嘴;李红梅抱着小草,给她看桌上的硬币,小草伸手去抓,引得全家都笑了。
林薇坐在院角,摸着肚子,轻声说:“宝宝,你看,咱们家越来越好的。”风里带着菜的清香,远处拖拉机还停在院门口,“突突”的余温像是还没散。她想起杨师傅说的狗剩,心里留了个心眼——这事还没算完,但眼下,看着村民们拿着菜钱的笑脸,听着家里的笑声,已经是最好的盼头了。
喜欢鎏金岁月:妯娌大战请大家收藏:(m.zjsw.org)鎏金岁月:妯娌大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