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骁只是轻轻点头,锐利的目光在对方面部扫过,暗暗揣摩那隐藏得极深的防备之色。
随后他略微偏头,与凌越对视片刻。
凌越的眼神仍旧深不可测,像一汪静止的深潭。
然而叶骁从那份沉稳的外表下清晰感受到一股锋利的紧张气息。
两人都心知肚明,这平静的寒暄背后潜伏着不为人知的暗潮。
在几名安保人员的带领下,他们首先踏入了“极端环境生物材料实验室”。
接着又进入“精密仪器制造实验室”,每一步都带着谨慎的分寸与压抑的警惕。
实验室空气中散着淡淡的消毒气味与精密设备特有的冷冽金属味,令人微微发寒。
室内一尘不染,地面擦得发亮。
顶灯投下的冷白光映照出整齐排列的仪器轮廓。
那些高端设备大多处于安静的待机模式,仿佛等待下一次启动。
实验室主任神情平淡,手指熟练地调出了电子账目以及厚厚一叠纸质档案。
周燧和温璟立即分头开始排查。
他们逐项比对所有可能与“矢车菊素”有关的化学前驱体。
合成步骤以及实验样品记录,动作干脆而仔细。
叶骁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个角落。
从仪器连接线到天花板的通风口都不放过,仿佛要把任何隐藏的细节都揪出来。
凌越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他的目光缓慢游移,从高处的排风口滑到操作台的边缘。
又落在废液处理管的细缝以及仪器外壳的反射光上,像是在捕捉微不可见的蛛丝马迹。
“叶队。”周燧的语气里带着淡淡的失望,他指向显示器上的数据。
“所有高危试剂的入库、出库、消耗、报废等记录都完整无缺。”
“账面与实物完全一致,没有发现不明物质或异常用量。”
“合成流程的记录里也查不到任何与‘暗瑰素’或者它的改良版本有关的项目。”
他又举起一份打印好的样品明细。
“实验样品库里的编号和标签全部对应,没有一件出错,保存状况也一切正常。”
温璟那边同样轻轻摇头,语气平稳却带着无奈:
“生物芯片项目的全部档案都整理得很完整,审批手续一应俱全。”
“记录显示只是早期的动物实验以及体外模拟研究,没有任何涉及人体植入的申请或者试验。”
“技术方案写得非常细致,与现场那枚芯片的封装特征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周燧仍不甘心,取出随身携带的高灵敏度质谱检测仪,迅速而专注的在实验室几处关键位置来回扫。
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始终平稳得让人心生挫败。
除了常见溶剂与基础材料的挥发成分以外,没有捕捉到哪怕一丝“矢车菊素”的特殊信号。
整个实验空间干净到令人透不过气。
真正的核心目标是陈墨那处P4级实验区。
进入之前要经过繁琐的全套消毒和多重防护步骤。
每个人都得穿上厚重笨拙的防护服,走动间仿佛在浓稠的液体里艰难移动。
沉甸甸的气密门缓缓分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温度冷冽的庞大实验室。
自动化程度极高的仪器在工作台上散发着微弱的蓝色光芒,空气中只有设备运转时低低的机械声。
前来接待他们的是陈墨研究组的资深成员张博士,一位神情严肃、言语谨慎的中年研究人员。
陈墨依然没有露面。
“陈教授此刻正在主持一场封闭式的学术会议,具体地点属于保密范围。”
“通讯设备也被屏蔽,目前无法直接取得联系。”
张博士的声音平淡,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安保系统的门禁数据表明。
在案发的整个时段里,陈墨的个人门禁卡从未被刷过,与他“外出参加会议”的解释完全吻合。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张博士走到控制台前,熟练地输入指令,调出了案发期间所有核心设备的操作记录。
屏幕上滚动的日志清晰而详尽,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包含设备的运行状态、每一条指令及对应的操作者ID。
所有内容都指向一个已经备案的病毒蛋白结构分析项目,没有出现任何与案件相关的异常条目。
更为关键的是,所有重要仪器的操作信息都对应着张博士以及现场其他研究人员的身份代码。
没有一条记录显示陈墨本人曾通过远程或本地方式介入。
这些设备的启动、停机和程序执行过程与项目需求完全契合,毫无多余步骤,也未发现任何异常操作。
整套日志链条完整连续,没有任何被修改或遗漏的痕迹,像一条笔直的轨道贯穿整个时间段。
安保的门禁信息与监控影像也提供了佐证。
在案发期间,陈墨核心团队的成员全部在实验室内从事该研究项目,进出都有清晰记录和现场视频相互印证。
实验记录中清楚显示,整个时段内没有任何团队成员离开过实验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暗夜终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暗夜终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