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官仓藏在城西北角,高墙围着,门口站着两排兵卒,甲胄上的铜钉在雨雾里闪着冷光。赵宸带着卫十三“闲逛”到附近时,正撞见几辆马车从侧门出来,车帘遮得严实,却有米粒从缝隙里漏出来,滚在泥地里。
“那是王敬之的小舅子李三的车。”卫十三低声道,“陈老栓说,每次运粮出城,都是这小子带队。”
赵宸点点头,转身走进旁边的茶馆。靠窗的位置坐着个穿长衫的书生,正是诸葛亮介绍的苏州秀才周明——他父亲就是那个“失足”落水的御史,一直在暗中收集王敬之的罪证。
“赵大人。”周明推过来一杯茶,茶汤里漂着片茶叶,像个暗号,“老周头把账本藏在了码头的货箱里,编号是‘丙字十七’。只是李三的人看得紧,夜里还有巡逻队。”
“今晚就去取。”赵宸呷了口茶,茶味涩得像没熟的柿子,“你设法引开巡逻队,剩下的交给我们。”
周明点头:“我会在码头放场火,就说是货箱自燃,他们肯定会去救火。”
入夜后,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给码头洒了层银霜。赵宸和卫十三穿着夜行衣,像两只狸猫,贴着货箱的阴影往前走。丙字十七号货箱藏在最里面,上面盖着帆布,还挂着把大锁。
“将军,我来。”卫十三掏出铁丝,三两下就捅开了锁。掀开帆布,里面果然放着个油布包,打开一看,是本厚厚的账本,纸页泛黄,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记得清清楚楚——
“三月初五,运粮五十石,售予金人使者,得银百两,王通判分六十两,李三分四十两。”
“四月初二,官仓亏空三百石,报‘霉变’,实则运去太湖私仓……”
一桩桩,一件件,连王敬之挪用赈灾款盖的别院地址都记在上面。赵宸刚把账本塞进怀里,就听见码头传来呐喊声——周明果然放了火,火光冲天,映得水面都红了。
“快走!”赵宸拉着卫十三往暗处跑,刚拐过个弯,却撞见李三带着人过来,手里的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抓住他们!”李三喊着,酒气喷在风里,“肯定是这两个小子偷了东西!”
卫十三拔刀迎上去,刀光劈得对方连连后退。赵宸趁机往码头外跑,却被几个兵卒拦住。他虽不善武艺,却身法灵活,避开对方的刀,抓起旁边的扁担横扫过去,打得兵卒嗷嗷叫。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火把照得半边天通红——是王敬之带着府衙的人来了。
“赵大人?”王敬之看到赵宸,先是一愣,随即冷笑,“原来夜里偷东西的是您!我说您怎么非要‘静养’,原来是在打官仓的主意!来人,把他拿下,送去汴京,让陛下评评理!”
兵卒们围上来,赵宸却不慌不忙地掏出账本,举过头顶:“王通判,你确定要抓我?这账本上的字,怕是比你送我去汴京更有用。”
王敬之的脸瞬间惨白,像见了鬼似的:“你……你怎么拿到的?”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赵宸看着他,声音里带着冰,“你勾结金人倒卖官粮,挪用赈灾款,草菅人命,桩桩都是死罪。现在,你还敢抓我吗?”
火把的光映在账本上,那些字像活了过来,张牙舞爪地扑向王敬之。他身后的兵卒们也看到了账本,眼神里露出恐惧——他们多是本地百姓,家里都受过水灾,恨透了这些贪官。
“反了!反了!”王敬之疯了似的拔刀,“谁抓住他,赏银千两!”
可没人动。有个老兵甚至把刀扔在地上,对着赵宸单膝跪地:“将军,我们早就受够这狗官了!您为民除害,我们跟着您!”
越来越多的兵卒放下刀,连李三带来的人都往后退。王敬之成了孤家寡人,举着刀瑟瑟发抖:“你们……你们敢违抗上官?”
“上官?”赵宸一步步走近,手里的账本拍在他脸上,“你也配当上官?”
喜欢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