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堵道,百官泣留,这出精心策划的“归藩”大戏,将刘衍的声望推向了顶点,也将汉天子刘协最后一点拖延的资本消耗殆尽。民意、官意、乃至“天意”,似乎都汇聚成一股无可抗拒的洪流,明确地指向了唯一的终点。
大势如此,刘协深知,自己若再有任何犹豫,恐怕连这禅让最后的体面都将失去。在汉王“被迫”返回长安王府后不久,一道正式的、由宫中发出的诏书,传遍了朝野:天子将于次日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大朝会,有关乎国本之重事宣布。
所有人都明白,那一刻终于要来了。
禅让大典
这一日的未央宫,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文武百官身着最隆重的朝服,依品阶肃立于大殿两侧,气氛庄重得近乎凝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高高的御阶之上。
年轻的汉天子刘协,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脸色苍白,但神情却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仿佛所有的情绪都已在前几日的煎熬中耗尽。他的目光扫过殿下黑压压的群臣,最终落在那空置的、仅次于御座的王位之上。
钟鼎礼乐奏响,庄严肃穆。内侍官手持诏书,走到御阶前沿,用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开始宣读汉天子最后的诏书——禅位诏书。
诏书中,历数汉室衰微之由,盛赞汉王刘衍拨乱反正、平定天下之不世功勋,言其“功高盖世,德配天地”,继而引用大量祥瑞、谶纬之说,论证“五行更替,天命靡常”,直言“季汉气数已尽,天命归于汉王刘衍”。最后,以无比“恳切”的语气,言道:“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汉王衍,神明之后,英武圣哲,宜承大统。朕畏天命,弗敢不从,其禅位于汉王衍,俾奉宗庙,君临万邦。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脏都仿佛被攥紧。
按照古礼,受禅者需三辞。然而,此刻的刘衍,已无需再作姿态。他身着玄色王袍,缓缓自王座上起身,步伐沉稳,走向御阶之前。他没有看龙椅上的刘协,而是面向百官,声音洪亮而坚定,带着一种舍我其谁的威严:
“衍,本布衣,逢此乱世,赖将士效力,文武同心,祖宗庇佑,始有微功。今天子以神器相传,衍德薄,恐不堪重任。”
这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形式上的推辞。
话音刚落,殿下以荀彧、贾诩、关羽、张飞等为首的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声浪如同海啸般爆发:
“天命有归,非大王莫属!”
“臣等恳请大王,顺天应人,承继大统!”
“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震天动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不是请求,而是最终的确认与拥戴。
刘衍立于百官之前,承受着这山呼万岁之声,他深吸一口气,终于转过身,面向御阶之上的刘协,深深一揖,沉声道:“陛下既以社稷黎民相托,衍……不敢再辞!唯有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必使海内升平,万邦来朝,不负陛下今日之托,不负天下万民之望!”
这一刻,再无推诿!
刘协在龙椅上,听着那震耳欲聋的“万岁”之声,看着刘衍那最终应承下来的身影,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他缓缓站起身,动作有些僵硬。早有准备好的内侍上前,小心翼翼地帮助他解下沉重的冕冠,脱下那象征最高权力的衮服。
与此同时,另一批内侍,捧着早已准备好的皇帝冠冕和崭新的、绣有属于刘衍集团大汉徽记的玄色龙袍,恭敬地来到刘衍面前。
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在百官灼灼的目光注视下,刘衍张开双臂,任由内侍为他穿上龙袍,戴上那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十二旒平天冠。
当最后一道衣带系好,冠冕端正,刘衍缓缓转过身,面向百官。
此刻的他,身着龙袍,头戴帝冠,威严天成,气度涵盖四方!与方才身着王袍时相比,更添了一份君临天下的绝对权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的呼声,比之前更加狂热,更加整齐,更加心悦诚服!声浪穿透未央宫殿宇,响彻整个长安上空!
刘协,此刻已褪下龙袍,身着侯爵服色,他依照礼制,走下御阶,向着那已然成为新皇的刘衍,行了最后一次君臣大礼。
刘衍接受了这一礼,然后上前,亲手扶起了刘协(这一扶,亦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姿态),温言道(这温和之下,是毋庸置疑的胜利):“朕,封你为山阳公,邑万户,仍用天子礼乐,以客礼相待。世袭罔替,为我们刘姓永镇汉土。”
给予了刘协作为亡国之君,所能得到的最大的优待和体面。
至此,禅让大典完成。
季汉祚终焉,刘衍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大汉帝国。
刘衍,正式登基为帝,延续使用国号为“汉”,改元“定鼎”,大赦天下。一个新的、强大的大一统王朝——大汉,在长安这座古老的都城里,宣告了自己的诞生。一个属于刘衍的时代,真正开始了。他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匍匐在地的文武百官,目光锐利而深远。
喜欢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