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两座山,一路上除了几棵没结果的橡子树,三人只发现了几棵野柿子树。
树上的柿子经过霜雪,已经不是成熟的红色,而是变成了深褐色和漆黑色,果子也不大。
林世安放下弓箭,几下就爬上树,双腿挂在枝头,摘下一颗塞进嘴里:“不涩,好吃!”
他又摘了几个扔给林呈和林海:“二叔、三叔,你们也试试!”
林呈接过一个鹌鹑蛋大小的黑柿子,心里嘀咕 “这不会是坏了吧”,却还是咬了一口 ,果肉虽干瘪,却意外地香甜,一点涩味都没有。
林海也吃了一个,道“比咱们老家的野柿子好吃多了!”
好吃自然就不能放过了,这东西带回去给孩子们当零嘴吃是再好不过的。
几人找了根长棍,把树上的柿子都打下来,捡进随身携带的布袋里,又继续在山林里转悠。
清理了几个猎人设下的陷阱后,三人来到山坡背面 。
这里背风,越往下走风越小。
刚融化的雪让路面很滑,三人只能抓着路边的树慢慢走,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两座山交汇的地方。
这里有块二十来平方的平地,左右的树木和荆棘都被人清理过,地上还有烧炭的痕迹。
林呈一拍脑袋:“怎么把烧炭忘了!” 这里背风、不缺木柴,还有石壁渗出的水,正好适合建窑烧无烟炭。
他把烧炭的想法跟林海说了,林海却摸着头疑惑:“烧炭?可咱们老家烧的炭,一百斤才卖二十几文,根本赚不了几个钱啊。”
林呈解释道“我说的不是自家烤火的那种细炭,而是大块的木炭。”
“咱们挖个窑洞,把大根的木材放进去烧,封好窑口,最后能烧出无烟炭 ,这种炭比土炭耐烧,还没烟,有钱人都爱用,价格能翻好几倍。”
“还有这种法子?你咋知道的?” 林海好奇。
林呈故作高深地忽悠:“在一本古书上看到的,叫《天工开物》,里面记载了好多赚钱的法子,有教人种田的,还有教人织布的……”
他其实不确定这个朝代有没有《天工开物》,只是随口一提,又赶紧转移话题,“不过这书不在我手上,我也是机缘巧合才看到的。”
林海和林世安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种书,向往不已道“要是能让我看看这书就好了。”
林呈道“你们也不认字,就算有书也没用 ,不过世安,你得多学学认字。”
林世安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我都能写自己的名字了!”
“泰哥儿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林呈一句话就把他堵得没话说。
自从学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自己的名字,林世安就不爱学了。
加上逃荒路上林呈没时间监督他,他早就把读书认字抛到了脑后,这会儿只能装作没听见。
说笑间,三人往回走。
一路上碰到不少老人、妇女在砍柴,斧头砍在木头上的 “咚咚” 声,惊飞了树林里的鸟儿。
林世安摸了摸手里的弓箭,一脸憧憬:“要是能碰到野猪就好了,我肯定能射下来!”
这弓箭是他特意跟哥哥借的,就是想射头猎物回去吹嘘。
“这里时常有人来,山里的野兽早躲远了,哪会这么容易碰到。” 林海笑着泼冷水,“你想想咱们村的后山,还能打到猎物吗?”
林世安蔫了下来,林呈也笑着摇头。
回到村里,随意吃了顿午饭,出去探查的四队人也陆续回来了。
他们往四面八方走了二十里左右,除了左边十几里外有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之外,其他方向都没人烟,也没发现土匪踪迹。
“那小村子有人住吗?” 林呈问。
“没瞧见人,敲门也没回应,都是空房子。” 带队的李大根回道。
林呈又问:“集镇离这里有多远?”
“三十里左右”。
三十里,也就是十五公里,脚程快的成年人都得走两个时辰左右。
离得这么远,难怪这里出了事官府也不管。
林呈心里有了底,对众人道:“行了,下午跟我上山,咱们去烧炭!要是成功了,今年冬天就不用愁了!”
众人一听,立马回家拿了锄头、镰刀,跟着林呈再次来到半山腰的山谷。
按照林呈的吩咐,大家分工:带刀的去山里砍木材,带锄头的负责挖窑洞。
“砍木材得找没油脂的树,像松树、柏树这种烧起来火星四溅的不行,最好找青冈栎、槲树、麻栎。木柴长三尺六寸左右,粗细跟自己的手腕差不多就成!” 林呈一边说,一边给众人比划尺寸。
挖窑洞这边,林呈选了五个地方,让人开挖。
先向下挖一个宽六尺、深四尺的圆形竖坑当窑室。
在窑坑底部一侧,挖一个进风口和点火口,接着在窑坑底部中心,挖一条 “十” 字形的水平沟渠当主火道,连接进风口。
最后在窑坑顶部,用木板和泥土做一个能封闭的排烟口,用来初期排出水汽和挥发性物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