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解,可解的,您先别吃了,然后每日喝上牛乳就能缓解。”
“缓解?可否治愈?”
“呃……”周墨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查了,去医院应该是能治的,但一来政哥在这里是个黑户啊,二来他也没钱,况且这丹药吃了这么多年,周墨也实在不敢打包票能治好。
还是等他想到办法了再说吧。
嬴政似是有所感,深吸一口气,“罢,先说国事。”
“陛下!只要您身体康健,稳坐咸阳,赵高胡亥之流便翻不起大浪!大秦就不会二世而亡!”
他顿了顿,指向手机屏幕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所以为了大秦万世永昌,您也要保重身体,远离丹药。”
嬴政郑重对周墨一礼,“谢周君,寡人必谨记。”
“陛下,天下刚定,人心思安,最怕折腾,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您现在是距离原历史秦末大乱也没有几年,最紧要的,是收拢民心!”
“骊山陵、阿房宫这些大工程,能不能…先缓一缓?”
嬴政没想到自己秘密修建的陵寝的位置,周墨竟然也能知道,狐疑的目光看向周墨。
周墨被看的讪讪一笑,生怕他问皇陵的事,那他是该说皇陵已经被挖了呢?还是该说已经被挖了呢?
赶紧扯回话题,“您把那些征发来的几十万百姓,放一部分回家种地,尤其是家里有老弱妇孺、等着壮劳力回去耕种的,让他们回去多产点粮食,老百姓吃饱了,怨恨就少了,怨恨少了,您这大秦的根基就稳当多。”
为了增强说服力,周墨找出几张自己在上海拍的照片给嬴政看。
“陛下您看,我们现代有一种材料,叫水泥,它坚固无比,干得又快,盖房子修路又快又结实,这些几十层高的楼,都是用水泥造的,比木头石头强太多了!”
图片上那摩天楼群,在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芒,如同神迹。
嬴政的瞳孔骤然放大,死死盯着屏幕,脸上写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万丈琼楼?竟非仙神之力可筑?此…此必图卷幻景!”
“千真万确!” 周墨肯定道。
“这就是水泥的威力,等以后咱们搞出水泥,您想修阿房宫,想建皇陵,那效率和质量绝对杠杠的,比现在征发几十万人吭哧吭哧干好多了。”
嬴政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渴望,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周墨,“此等神物…可能亲眼得见?”
“呃…”周墨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但他无奈摊手,“陛下,我这里是偏僻乡下,那种几十层的大厦市里才有,去的话坐车也得跑两个小时。”
他又指了指时间,“您每次只能停留三小时,这点时间根本来不及。”
“更何况…” 他压低声音,说出更深层的担忧,“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是政府…相当于国家发的身份证明,您现在是 黑户 ,没身份证,带您去,万一被查…我没法解释啊!”
嬴政眼中的渴望如同火焰般跳跃了一下,但迅速理智压了下去。
他沉默片刻,缓缓点头,恢复了冷静,“既如此…先议眼前紧要。”
周墨话锋一转,抛出另一个重磅炸弹,“陛下,民以食为天,要民心安稳,粮食丰收是关键!后世的稻米,亩产可达数千斤,大家都吃饱了,谁还想反啊。”
“数千斤!” 嬴政瞬间被吸引,注意力完全从高楼转到了粮食上。
他声带急切,“何法?”
“这叫杂交水稻,可惜原理太复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周墨一边说,一边找出杂交水稻的纪录片给嬴政看。
屏幕上那沉甸甸、压弯了稻秆的巨型稻穗,农民开怀大笑的场景,让嬴政看得呼吸都急促了。
他从自己的袖子里掏出一把刻刀和一小卷竹简,展开就要记录。
周墨一看,本想给他纸笔方便记录,但猛地想起物品穿越规则还没搞清,万一纸笔带不回去,就白瞎了,还是算了吧。
不过也打算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跟老祖宗说说造纸的事。
嬴政已经完全沉浸之中,一代横扫六合的帝王,此刻如同一个求知若渴的学子。
“此稻几何日可熟?”
“此稻粒较吾秦地之粟,孰大孰小?”
“此绿肥之草,何名?何处可寻?”
他一边看,一边问周墨。
周墨在旁边耐心解释,充当人形翻译机,看着嬴政用刻刀在木牍上飞快刻下一行行细密的秦篆。
刻痕深而有力,记录着“丹毒”、“水泥”、“农家”、“水稻”等关键词。
“稻乃南食,秦地多旱,北地方物,何以增益?”
大秦还未能完全统治南方,南方的稻再好,北方种不了也是问题。
周墨又搜索“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粟种改良”、“轮作制”、“绿肥应用”等信息,展示给嬴政。
“您看,后世总结了很多老祖宗的智慧,比如选育更耐旱的粟种,豆子和粮食轮着种养地力,田里种些特殊的草当肥料…这些法子都能在现在的大秦推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祖宗们,时代变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