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六年,应天府,奉天殿。
朱棣的身影凭空出现,脚下是冰冷坚硬的金砖,眼前是熟悉的雕梁画栋与冲天的盘龙巨柱。
前一刻,他还在周墨那个吵吵嚷嚷的农家小院里,听着那个毛头小子给他们一群皇帝立规矩,耳边是刘邦插科打诨的怪话和李世民的轻笑。
后一刻,周围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远处太监宫女们见到他突然现身时,那压抑在喉咙里的惊呼和随之而来的,更加死寂的沉默。
朱棣抬眼扫视了一圈跪伏在地的宫人,脸上没什么表情。
让太监取来了自己的常服换上,又处理了几件积压的政务。
杀了几个人,罢免了两个官,批了十几份奏折。
一切都和他离开前没什么两样。
可只有朱棣自己清楚,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他的脑子里,像是被塞进了一整座喧嚣的城市。
钢铁的巨兽在地面上轰鸣穿行,名为汽车;铁皮的飞鸟在云层里呼啸而过,名为飞机。
还有那个叫乾隆的窝囊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园子被烧,国土被占,子孙被屠戮,最后吐血昏厥的狼狈模样。
“废物。”
朱棣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他不是在骂乾隆,更像是在提醒自己。
被人用技术和武力,按在地上打,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那就是废物。
不管你曾经有过多少功业,创下多大疆土,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耻辱。
他朱棣,绝不能做那样的废物。
“传旨。”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带着一种金属的质感。
“召太子少师姚广孝、内阁大学士解缙、杨士奇,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舍丘福,即刻至文华殿见驾。”
“任何人不得靠近,违者,斩。”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
殿门紧闭,炭火烧得正旺,将殿内照得温暖如春,却驱不散那股凝重的气氛。
姚广孝一身黑色僧袍,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
解缙与杨士奇两位内阁大学士,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蹇义和丘福,一文一武,也是满腹疑虑。
皇帝今日的举动,太过反常。
朱棣坐在御座上,手里把玩着一支从周墨那里顺来的圆珠笔。
他没说话,只是用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挨个审视着自己挑选的这几位心腹。
姚广孝,他的潜邸旧臣,靖难的第一谋主,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刀。
解缙,惊才绝艳,主持编撰《永乐大典》,是大明的脸面。
杨士奇,沉稳老练,是未来辅佐三朝的栋梁。
蹇义,掌管人事,为人方正。
丘福,靖难第一功臣,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战刀。
这些人,是他能在大明撬动变革的,第一批杠杆。
“都看看这个。”
朱棣将那张皱巴巴的学习申请表,扔在了御案上。
一名小太监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呈给几位大臣传阅。
一时间,殿内只剩下纸张传递的细微声响。
“这……这是何物?”
解缙第一个开口,他博览群书,却从未见过质地如此精良的纸张,更未见过上面那些形如鬼画符的“字”。
“后世之物。”
朱棣言简意赅。
“后世?”
丘福是个粗人,嗓门也大,“陛下,何为后世?”
朱棣没理他,而是看向姚广孝。
“道衍,你看出了什么?”
姚广孝捻着佛珠,那双似乎能洞悉人心的眼睛,终于睁开。
他盯着那张纸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贫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此物之上,隐有天机流转。非人力所能为。”
“天机?”朱棣冷笑一声,“算是吧。”
他站起身,踱步到众人面前。
“咱前几日,神游太虚,去了一个地方。”
“一个六百年后的世界。”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解缙和杨士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骇然。
陛下这是……疯了?
蹇义更是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只有姚广孝和丘福,一个依旧平静,一个满脸好奇。
“陛下可是见到了仙人?”丘福瓮声瓮气地问。
“仙人?”朱棣的嘴角扯了一下,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仙人没见到,窝囊废倒是见了一个。”
他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震惊的时间,而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将周墨那个小院,以及那些来自不同朝代的帝王,简略地讲述了一遍。
他讲了秦始皇的霸道,讲了刘邦的无赖,讲了李世民的城府。
最后,他讲到了那部纪录片。
讲到了英吉利的坚船利炮,讲到了不堪一击的八旗兵,讲到了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讲到了割地赔款的条约。
他讲得很平静,就像在说一件别人的事。
可殿内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压抑着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祖宗们,时代变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