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散尽,熟悉的龙涎香气味涌入鼻腔。
李世民发现自己已然站立在甘露殿的中央,周围的一切宏伟而庄严。
可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空旷的大殿,不如周墨那个堆满杂物的小院来得踏实。
没有片刻耽搁。
“来人!”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切。
一名内侍官连忙小跑进来,躬身候命。
“立刻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入殿议事!就现在!”
内侍官心中一凛,陛下连夜召见四位核心重臣,必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他不敢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甘露殿内灯火通明。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四人分坐两侧,神情肃穆。
他们都察觉到,皇帝这次归来,整个人的气度发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
依旧是那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似乎多了一份洞穿千古的深邃。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来,是要商议一件关乎我大唐百年,乃至千年国运的大事。”
李世民开门见山,没有丝毫寒暄。
他将周墨所讲的“小学—中学—大学”三段式教育体系,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全盘托出
“朕将格物院分为三等,第一等,为启蒙之学,凡我大唐六岁以上孩童,无论贵贱,皆可入学,主学三千常用简体字与拼音,以及基础的加减乘除之法。”
房玄龄等人听得心头剧震。
全民教育?连最底层的贫民之子也要教?
这……这手笔太大了!
李世民没有理会他们的惊愕,继续说。
“第二等,为分科之学。启蒙学成,优异者可升入此等。”
分设算学、物理、化学、舆地等科。
算学探究数字之奥秘,物理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化学探究物质变化之本,舆地则描绘我大唐乃至世界之全貌。”
“物理”、“化学”这些全新的词汇,让四位当世人杰都感到了茫然。
“第三等,为精研之学。此等只取天赋异禀之才,深研一门,如农学、医学、工学、算学。
朕要他们,为我大唐,培育出亩产千斤的种子,锻造出日产万斤的精钢,建造出能横渡四海的巨轮!”
话音落下,甘露殿内一片死寂。
房玄龄等人面面相觑,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在听天书。
皇帝陛下描绘的,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陛下,”长孙无忌最先反应过来,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此格物院,与国子监……如何并处?”
“并行不悖!”李世民一挥手,语气斩钉截铁.
“国子监依旧教化礼乐,培养治世之臣。
而格物院,则为我大唐,培养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的实干之才!
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长安城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巨浪。
第二天,雪片般的奏疏就堆满了李世民的案头。
以国子监祭酒、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为首的儒臣们,反应最为激烈。
他们联名上疏,言辞恳切,痛心疾首。
“臣等闻,陛下欲立格物院,专授奇技淫巧,此乃舍本逐末,乱我教化,毁我礼乐之举!
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今广开民智,恐人心思变,动摇国本啊!”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孔颖达身着祭酒朝服,手持笏板,慨然出列。
“陛下!臣请问,算学、物理、化学,此等匠人之术,如何能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之言相提并论?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以儒立国,岂能让此等末学与本学并列,混淆视听!”
他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将儒家教化的重要性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不少文臣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充斥着对“格物院”的质疑。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直到孔颖达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孔爱卿,你说的都对,圣人教人知礼,朕不反对。”
他话锋一转,变得无比锐利。
“但朕问你!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灾蔽日,百姓易子而食。”
“是圣人之言能果腹,还是优良的选种之法能救万民?”
孔颖达一愣,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朕再问你!黄河泛滥,大堤决口,万千黎民流离失所。”
“是四书五经能堵住决口,还是精准的水利测算之法能安天下?”
“朕三问你!突厥铁骑兵临渭水,长安震动。”
“是靠满朝的之乎者也退敌,还是靠锋利的兵刃、坚固的铠甲,以及能让三军吃饱的后勤来保家卫国?”
一连三问,如三记重锤,狠狠敲在所有儒臣的心上。
李世民站起身,俯视着满朝文武,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威严。
“你们所说的礼乐教化,是治世之学,朕承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祖宗们,时代变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