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堂第一课,王凌峰亲自主讲。
没有之乎者也的兵书,没有玄之又虚的韬略。他站在那面巨大的“黑板”前,开门见山:“今日,我们不讲为何而战,只讲如何活下来,并杀死敌人。”
一句话,便抓住了所有粗豪汉子的心。
他首先讲授的是最基础的——旗号与鼓金。但他讲的并非死记硬背,而是为何要这样设计,每种旗语、鼓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遭遇突发情况如何应变。他让学员扮演攻守双方,现场演练,错者受罚,气氛紧张而热烈。
接着,是小队协同。他将鸳鸯阵简化、拆解,不是要求他们立刻掌握复杂阵型,而是强调最简单的三人、五人小组配合,如何互相掩护,如何交叉攻击,如何利用地形。他在沙盘上推演,让学员自己指挥小木人进行攻防,直观而有趣。
他还讲授了简易的野外生存技巧——如何辨别方向,如何寻找水源,如何利用简易工具设下陷阱捕捉猎物,甚至如何初步处理伤口防止感染。这些知识,对于这些时常需要野外作战的汉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王凌峰的讲授,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任何兵家。他语言简洁直白,道理清晰透彻,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生存。他引用黑风口、石碣村、凌州城的战例,分析成败关键,听得学员们如痴如醉,连旁听的林冲和鲁智深都时常面露惊异,若有所思。
短短数日,讲武堂的风评在山寨悄然逆转。结业的学员返回各营后,其所属小队的纪律性和配合默契度果然肉眼可见地提升,在几次小规模演练中表现突出!
好奇而来的头领越来越多。关胜、秦明等降将出于职业习惯,前来观摩,对王凌峰提出的许多观点先是质疑,随即陷入沉思,最后往往默然离去,眼神复杂。张顺更是几乎堂堂必到,对水战相关的讲解尤其上心。
甚至连李逵都被好奇的刘唐拉了来,听了一堂关于利用地形埋伏的课。这黑旋风起初百般不耐,嚷嚷着“直娘贼,麻烦死了”,但听到王凌峰举例如何用少量人马在峡谷中伏击大队官军时,竟也瞪着眼睛听了下去。
宋江和吴用也听闻了讲武堂的火爆与成效,心中忌惮更深,却因有言在先,且效果显着,一时找不到理由取缔,只能暗中叮嘱宋清在物资供应上多加“关照”,并加派心腹入堂“学习”,实则监视。
王凌峰对此心知肚明,却毫不在意。他依旧每日授课,将现代军事思想的碎片,潜移默化地注入这些梁山士卒的脑中。
他知道,这讲武堂传授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思维,一种秩序,一种不同于梁山旧有模式的、新的可能性。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他教授的方式思考战争、思考团队时,这股无形的力量,终将汇聚成改天换地的洪流。
院落之中,炭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学员演练的呼喝声,以及那悄然滋生的新思想,正汇聚成一股无声的风暴,在梁山泊悄然酝酿。
喜欢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请大家收藏:(m.zjsw.org)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