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十万铁骑南下,兵临汴梁的噩耗,如同又一盆冰水,浇灭了刚刚平叛成功的短暂喜悦。大殿之上一片死寂,刚刚还志得意满的百官瞬间面如土色。太后更是吓得几乎晕厥,颤声问道:“这……这如何是好?种老将军,王爱卿,谁能领兵退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刚刚挽救了朝廷的两位功臣身上。
金虏南下的消息,比腊月的寒风更刺骨。大庆殿内,方才还因铲除国贼而升腾的热气,瞬间冻结。一些文官两股战战,几乎站立不稳,更有甚者,眼神闪烁,已露怯战求和之意。小皇帝赵楷被太后紧紧搂在怀里,懵懂的大眼睛里满是恐惧。
“十万铁骑……完颜宗望亲自来了……”一位老臣喃喃自语,面无人色,“汴梁守军经此内乱,折损甚多,如何能挡?”
殿内顿时被悲观绝望的气氛笼罩。求和、南迁的窃窃私语声开始响起。
“肃静!”
一声断喝,如同惊雷,震得殿瓦似乎都在作响。只见种师道踏前一步,白发萧然,却脊梁挺得笔直,虎目扫过群臣,不怒自威:“金虏尚在数百里外,尔等身为国家栋梁,便已惊慌失措,成何体统!我大宋立国百余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岂能未战先怯!”
老将军的威严暂时压制了恐慌。种师道转身,对太后和皇帝躬身一礼,声音沉毅:“太后,陛下,老臣愿亲率西军儿郎,北上拒敌!只要老臣一息尚存,绝不让金虏踏入汴梁半步!”
种师道主动请缨,让众人稍安。西军确实是目前最能战的部队。但有人担忧道:“种老将军忠勇可嘉,然西军久战疲惫,且需分兵镇抚地方,能抽调北上之兵恐有不足。完颜宗望乃金国名将,麾下十万皆是百战精锐,只怕……”
这话点出了关键:兵力不足,良将稀缺。
就在这时,王凌峰也站了出来。他没有种师道那般慷慨激昂,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后,陛下,诸位大人。金虏趁我内乱南下,意在速战,妄图复制前朝靖康之祸。我辈若自乱阵脚,或怯战求和,或仓皇南迁,则正中虏酋下怀,国势必将万劫不复!”
他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当此危局,唯有上下一心,死中求活!种老将军愿为国之干城,我等岂能坐视?凌峰不才,愿与种老将军同心协力,共御外侮!”
他转身看向种师道,目光坦诚:“老将军,北疆防务,晚辈较为熟悉。林冲、朱武等部,皆是能战敢战之师。晚辈愿即刻传令,调北疆精锐火速南下,与老将军的西军汇合,形成掎角之势。同时,可急令各路勤王之师向汴梁集结。汴梁城高池深,只要军民一心,坚守待援,未必不能与金虏一战!”
王凌峰这番话,既有战略眼光,又表明了合作态度,更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他主动提出与种师道配合,一个主外(西军),一个主内(联络北疆、协调各方),可谓是最佳组合。
种师道深深看了王凌峰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值此危难之际,最忌将相不和,争权夺利。王凌峰能如此顾全大局,主动协作,让他心中大定。他重重点头:“王将军所言极是!老夫负责正面迎敌,王将军坐镇中枢,协调各方,保障粮草军械,稳定民心士气!你我二人,一内一外,当可稳住局面!”
两位最具实力的军方巨头瞬间达成一致,给惶惶不安的朝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可是……粮饷何来?军械可足?”户部尚书哭丧着脸,“国库……国库经童贯挥霍,早已空虚……”
“粮饷之事,本王可解一部分燃眉之急!”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只见方腊大步走入殿中。他虽未着官服,但枭雄气度不减,对着太后和皇帝随意拱了拱手,便看向王凌峰和种师道:“我江南义军,虽此前与朝廷有些误会,但抗击外虏,保境安民,义不容辞!本王已传令江南,即刻筹措粮草十万石,军械无数,不日即可沿运河北上!此外,本王麾下厉天闰、司行方等部,亦可抽调精锐,听候王将军和种老将军调遣,共击金虏!”
方腊的表态,更是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部分粮饷问题,更带来了一支生力军!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困扰朝廷多年的“内乱”问题,在外部压力下得到了暂时解决,各方势力团结一致对外!
太后闻言,激动得几乎落泪:“方……方教主深明大义,社稷之幸!哀家……哀家代皇帝,谢过方教主!”
不少原本对方腊抱有偏见的官员,此刻也纷纷动容。
“好!”种师道须发皆张,“有江南粮饷兵马之助,此战更多三分胜算!王将军,你即刻以枢密院(暂代)之名,传檄天下,召集各路兵马勤王!同时,稳定汴梁防务,清查童贯余党,安抚百姓!”
“晚辈遵命!”王凌峰雷厉风行,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
“燕青、石秀!”
“在!”
“你二人率本部人马,配合皇城司,即刻肃清城内童贯残渣余孽,稳定秩序,严防奸细破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请大家收藏:(m.zjsw.org)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