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大陆。
这片被魔族称之为“家园”,却又在私底下冠以“放逐之地”称谓的广袤区域,是悬在人类世界数千年来的噩梦之源。
它东临帝国柱州,以绵延的杜福尔山脉和镇魔关为界,烽火常年不息;西北与昔日加斯庭联合王国的领土接壤,圣马丁要塞如同钉子般楔在两者之间;而它的东南方向,则是浩瀚无垠又神秘莫测的大黑海。
大黑海,顾名思义海水终年漆黑,更传说有远古海怪肆虐,吞噬一切敢于深入的生灵与船只。
这使得魔族虽然坐拥漫长海岸线,航海技术却始终停留在可怜的水平,沿海地区也因无法有效开发和贸易,始终处于贫瘠与动荡之中。
暗影大陆的内陆,环境同样严酷。
土地大多贫瘠,灰褐色的岩地、终年弥漫瘴气的沼泽、以及缺乏养分的土地是这里的主旋律。
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产出低得可怜,只能勉强维持着庞大人口的生存底线。
正因如此,魔族在上次“荣耀远征”,人类称之为“黑暗战争”中夺取的西加斯庭平原,那片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肥沃之地,才显得如此至关重要——它已经成为魔族不可或缺的“粮仓”。
生存资源的极端匮乏,富饶土地的致命诱惑,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压力,共同铸就了魔族千年来不断渴望夺取人类栖息地的原始驱动力。
在兵源上,魔族几乎从无困扰,他们天生的强悍体魄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使得适龄魔族男子都是潜在的优秀士兵。
然而,光有士兵并不意味着拥有无敌的军队。神圣暗影帝国的内部,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桎梏。
第一就是僵化严苛的阶级制度。无论才能如何卓绝,晋升的通道对于绝大多数中低阶魔族而言几乎是被封死的。军队的高级将领和朝堂上的重臣高官,几乎清一色由高阶魔族,或是那些拥有古老血脉的皇族与四大公国贵族所垄断。这种基于血统而非能力的选拔机制,导致魔族的人才储备库异常狭窄,许多具备军事或行政天赋的中低阶魔族终其一生也只能在底层徘徊,才华被白白浪费。
第二就是落后的军事制度。与人类逐步走向专业化、训练体系化的职业军队模式相比,魔族的军队构成显得陈旧而低效。除了少数如凯旋集团军等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常备军外,魔族大部分军队本质上仍是“民兵”。他们或许个人勇武非凡,单兵作战能力远超普通人类士兵,但缺乏严格的纪律性,军官阶层在指挥大规模兵团协同作战、临阵应变等战争艺术层面,与人类那些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名将相比,往往显得粗糙、僵化,过于依赖个体勇武和军团本身的蛮力碾压。一旦遇到善于运用战术、挖掘士兵潜力的对手,便容易陷入“空有巨力却无处施展”的窘境。
第三就是工业能力的整体落后。长期与人类世界对峙甚至被封锁,使得魔族的工业化进程举步维艰。他们并非没有能工巧匠,也能凭借其盛产的金、银、铁、铜等丰富矿产资源,仿制甚至偶尔创新出一些高等级的武器装备。但在整体产量、工艺的稳定性与精细化程度,以及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上,与人类相比存在着代差。这种差距在需要消耗海量物资的长期战争中,会被无限放大。
当然,利益的流动从不因封锁而完全断绝。
魔族丰富的矿产对人类世界的商人而言,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无论是帝国还是曾经的加斯庭联合王国,总有一些胆大包天之徒,通过隐秘的渠道,用军火、粮食甚至某些禁运的战略物资,来交换魔族的金银和稀有矿石,以此牟取暴利。
同时,魔族也深知自身短板,为了吸引掌握先进技术的人类工匠,他们也会开出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人类世界的人才。一些在人类世界不得志或被逼走投无路的社会底层工匠,便会铤而走险,偷渡至暗影大陆,为魔族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魔族技术人才匮乏的困境,但也加深了人类世界对魔族“窃取技术”的警惕与敌视。
神圣暗影帝国的首都——玛尔多斯。
这是一座坐落于一片富饶盆地的巨大城市,建筑风格粗犷而宏大,多以巨大的黑石和暗色金属构筑,充满了力量感与压迫感。
在玛尔多斯西北方向,还有一座被称为“枫丹叶林”的陪都——这里曾是神圣暗影帝国的旧都,如今更多地承担着宗教与祭祀中心的职能,魔族最重要的祭坛和古老神殿大多坐落于此。
而魔族与人类世界对峙的前线重镇,则是扼守要道的铁木拉罕大要塞——这里通往暗影大陆的唯一隘口,它与人类坚守的圣马丁要塞以及镇魔关隔着一片被称为“血泣荒原”的缓冲地带遥遥相望,是无数次血腥拉锯战的见证者。
魔族的威胁,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悬挂在人类文明之上已达数百年之久。
四百多年前,魔族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远征——魔族自豪地称之为“荣耀远征”,而人类则恐惧地命名为“黑暗战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火权舆请大家收藏:(m.zjsw.org)铁火权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