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烈苦奈儿!你可知罪?!”
郑和的声音如同沉雷般在“惠康号”宽敞的指挥舱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曾经不可一世的锡兰山国王,此刻身着囚服,发髻散乱,被两名魁梧的明军卫士按跪在冰冷的甲板上。
他面如死灰,昔日伪装出的虔诚与庄重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深入骨髓的恐惧与绝望。船舱两侧,王景弘、马欢、费信等船队核心成员肃然林立,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这个试图将他们置于死地的敌人。
亚烈苦奈儿浑身一颤,几乎瘫软在地,他挣扎着抬起头,涕泪横流,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哀嚎道:“天使……天使饶命!小王……不,罪臣知错了!罪臣鬼迷心窍,利令智昏,冒犯天威,罪该万死!求天使看在……看在我锡兰山国世代供奉佛祖,看在……看在我年幼无知的家眷份上,饶……饶我一命啊!”他语无伦次,磕头如捣蒜,额头撞击甲板发出沉闷的响声。
王景弘冷哼一声,手按剑柄,上前一步,怒目而视:“饶你?你设下毒计,以佛门清净之地为陷阱,欲将我等于一网打尽,抢夺船队,其心可诛!若非郑公明察秋毫,将计就计,此刻跪地求饶的,恐怕就是我们了!依我大明军法,似你这等背信弃义、阴谋弑使之徒,当立斩不赦,以儆效尤!”他话语中的杀气,让亚烈苦奈儿更是抖如筛糠。
舱内其他将领也纷纷面露愤慨,显然对王景弘的主张深以为然。毕竟,亚烈苦奈儿的阴谋几乎成功,若非郑和洞察先机,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一片肃杀气氛中,郑和缓缓抬手,止住了激愤的众将。他走下主位,来到亚烈苦奈儿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目光深邃如海,既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亚烈苦奈儿,”郑和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更具穿透力,“你之罪,非止于谋害天朝使者,更在于亵渎信仰,愚弄国民,祸乱一方。你口诵佛号,心怀贪戾,以虔诚为面具,行强盗之实。此等行径,不仅触怒我大明,更是玷污了锡兰山这佛国净土之名,辜负了万千虔诚信众之望。”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沉痛:“你为一己私欲,险些将你的国家拖入与天朝对抗的深渊。一旦战火燃起,生灵涂炭,佛寺蒙尘,这累累罪业,岂是你一人性命所能抵偿?”
亚烈苦奈儿伏在地上,呜咽不能成语,他听出了郑和话语中那份超越个人恩怨的宏大视角,这让他更加无地自容。
郑和转过身,不再看他,面向众人,朗声说道:“陛下常训诫我等,抚驭四夷,当以德服人,恩威并施。威,在于惩戒不臣,扞卫国体;恩,在于教化顽劣,给予自新之路。若只因一时之愤,擅杀一国之主,虽可快意一时,却可能使锡兰山陷入混乱,令西洋诸国心生疑惧,视我大明只知杀戮,不通情理,非陛下怀柔远人之本意。”
王景弘眉头微蹙,但仍保持着恭敬:“郑公所言极是。只是……如此恶徒,若不严惩,如何彰显天朝法度?又如何警示后来者?”
“惩戒,未必只有刀斧一种方式。”郑和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回瑟瑟发抖的亚烈苦奈儿身上,“亚烈苦奈儿,本官今日不杀你。”
此言一出,不仅亚烈苦奈儿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郑和,连王景弘等将领也露出诧异之色。
“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郑和语气转厉,“你已不配为一国之主!本官将即刻上奏朝廷,详陈你之罪状,请求陛下下旨,废黜你的王位!”
亚烈苦奈儿眼中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瞬间黯淡下去,废黜王位,对他而言,有时比死亡更难以接受。
“至于锡兰山国新主,”郑和继续道,声音传遍整个船舱,“当择其宗室贤明仁德、且愿与大明天朝永世修好者立之!马欢。”
“下官在!”马欢立刻出列。
“你即刻草拟奏章,将本王对亚烈苦奈儿之处置,以及另立新君之建议,以六百里加急,速递南京,呈报陛下圣裁!”
“遵命!”
郑和又看向费信:“费信,你负责清点锡兰山王室库藏,除其历年非法所敛之财可用于补偿我船队损失及犒赏将士外,其余财帛,登记造册,待新王即位,一并移交,助其安抚国民,恢复生产。”
“下官明白!”
这一连串的安排,条理清晰,既彰显了惩罚,又明确了后续安排,更体现了不贪图他国财富的气度。王景弘等人至此方才完全明白郑和的深意,脸上不由露出敬佩之色。这不杀之比杀之,需要更大的魄力和智慧。
郑和最后看向面如死灰的亚烈苦奈儿,语气森然:“亚烈苦奈儿,本官会派人将你押送回大明,听候陛下最终发落。你的命运,将由大明天子定夺。望你在囚禁之中,日日反省己过,方不负陛下与本官给你这条悔过之机!”
处理完亚烈苦奈儿,郑和并未停歇。他深知,稳定锡兰山的局势,确立新的亲明政权,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明军的监督和主持下,锡兰山王室宗亲及重要大臣被召集起来。郑和亲自出面,宣示大明皇帝旨意,阐明废黜亚烈苦奈儿的理由,并表达了天朝希望锡兰山恢复稳定、延续佛国传统的意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太监秘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