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
范宏的腰刀在千钧一发之际架住了劈来的弯刀,刺耳的金铁交鸣声在寂静的雪夜里格外惊心。刀刃相擦迸射出的火星,如同暗夜中骤现的萤火,瞬间照亮了对手狰狞的面容。范宏借着对方劈砍的力道灵活地向后一跃,靴子在积雪上划出两道深痕,同时厉声喝道:“护住俘虏!结三角阵!”
随行的两名旗校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反应极快。一人立即用刀背重重击在被缚文人的膝弯处,迫使他跪倒在地,另一人则迅速取下背上的圆盾,三人瞬间结成一个小小的三角防御阵。弩箭上弦的“咔嗒”声清脆可闻,三把劲弩分别对准了三个方向,箭尖在摇曳的火把光影中泛着冷光。
部落头人阔出上前一步,手中沉重的骨朵重重顿在地上,积雪四溅:“汉人!放开我们的萨满客人!否则让你们全都埋骨在此!”他身后的武士们发出低沉的吼声,如同群狼在狩猎前的示威。
范宏眼神锐利如鹰,在快速扫视敌阵时,他注意到阔出身后的武士中,有四五个人的装束与其他部落成员明显不同——他们穿着鞣制得更精致的鹿皮甲,腰间佩着的弯刀弧度更大,刀柄上镶嵌着狼牙装饰,这分明是蒙古鞑靼部的制式军刀。
“阔出头人!”范宏高声回应,手中的精钢腰刀在火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此人乃我大明刑部通缉要犯!你若执意庇护,便是与整个大明为敌!”
阔出闻言,粗犷的脸上明显掠过一丝犹豫,握着骨朵的手也不自觉地松了松。但就在这时,他身后一个用狼皮蒙着半张脸的汉子突然用蒙古语低喝了一句:“别忘了阿鲁台太师的承诺!”
阔出的脸色立刻变得狰狞起来,额角青筋暴起:“在我的地盘上抓人,就是打我阔出的脸!放人!”他挥舞着骨朵,身后的武士们齐声呐喊,沉重的脚步声踏着积雪缓缓逼近。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一个清冷的声音从外围传来,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阔出头人,好大的威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亦失哈不知何时已站在人群外围,身后跟着八名手持劲弩的旗校。他依旧穿着那身象征四品官阶的麒麟服,外罩一件雪白的狐皮大氅,在火把映照下显得气度雍容。更令人心惊的是,他身后那八名旗校呈扇形散开,每人手中都端着一把已经上弦的诸葛连弩,这种可以连续发射十支弩箭的杀器,在近距离内足以瞬间射杀数十人。
阔出一见亦失哈,气势顿时矮了半截,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亦、亦公公...”
亦失哈缓步走上前来,积雪在他的官靴下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几个装束特别的武士身上,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本使奉皇上钦命,巡抚奴儿干各地,有权缉拿一切危害大明安危之人。”他的声音陡然转冷,“怎么,阔出头人是要抗旨不成?”
这话一出,连那几个蒙古装束的武士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下意识地避开了亦失哈锐利的目光。
范宏趁机押着那名文人,在旗校的护卫下迅速撤离。亦失哈则站在原地,冷冷地看着阔出等人,直到范宏他们安全离开,这才转身离去,自始至终都没有再多看那些武士一眼。
回到行辕,已是子夜时分。亦失哈顾不上休息,立即在临时设立的审讯室内提审那名被俘的文人。
审讯室内只点了一盏油灯,昏黄的光线在亦失哈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他没有用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用锐利的目光打量着被绑在梨花木椅子上的犯人。那文人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面容清瘦,手指修长,虎口处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茧子,但仔细看去,那茧子的位置又与寻常文人略有不同。
“你叫什么名字?”良久,亦失哈才开口问道,声音平静得可怕。
那文人紧闭着嘴,倔强地扭过头去,一言不发。
亦失哈也不生气,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正是范宏从他身上搜出的那封。他慢条斯理地展开信纸,仿佛在欣赏一幅名画:“这封信上的印鉴,是已故翰林院侍讲学士方孝孺的私印。据本使所知,方学士全家已在永乐元年被诛,这印鉴如何会落在你手上?”
那文人的眼皮微微跳动了一下,呼吸略显急促,但仍强自镇定地闭口不言。
“你不说也没关系。”亦失哈将信纸轻轻放在桌上,双手交叉放在膝上,“本使可以猜一猜。观你指节粗大,虎口有茧,应是建文二年的武举人出身,后来在翰林院当了个典籍官。靖难之役后,你随着一些建文旧臣逃出南京,一路北上,最终来到了这奴儿干。”
他每说一句,那文人的脸色就白一分,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你们在这里,联络蒙古残部,挑拨女真各部与大明的关系,企图在北疆制造混乱,好让朝廷无暇他顾,给你们可乘之机。”亦失哈的声音依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那文人心上,“本使说得可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太监秘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