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清冽
这时,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地跑进来:陈叔叔!巷子口的水井又堵住了!王婆婆去打水,差点把水桶掉进去。
陈玄立即起身,跟着孩子们来到巷子口。果然看见一口古井旁围了不少居民,井水浑浊,水面漂浮着杂物。
这口井每个月都要堵一次,一位老伯叹气道,请修士来疏通一次要五斤源,咱们这些平民百姓哪里负担得起。
陈玄仔细观察了井壁和周围环境,转身对围观的居民说:不必请修士,我教大家一个法子。
他让朱成碧取来一些竹竿和麻绳,现场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清淤工具。用这个钩子可以捞出水底的杂物,竹竿头上绑着布条,可以擦拭井壁。以后每十天清理一次,就不会再堵了。
在陈玄的指导下,居民们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这些工具。看着重新变得清澈的井水,大家纷纷叫好。
明天我开始教大家怎么打这种简单的井,陈玄对围观的居民说,以后谁家需要打井,都可以自己动手。
手艺传承
午后阳光正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陶匠带着他的作品来到街道办。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光滑的陶器,老人眼中透着忧虑。
这手艺,怕是要失传了。老陶匠叹道,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都想去修炼。
朱成碧仔细端详着那些造型古朴的陶器,忽然眼睛一亮:老师傅,您这手艺可是宝贝。不如在夜校开个陶艺课?
老陶匠愣住了:这......这有人学吗?
当然有!陈玄笑道,不仅可以教制作日常用具,还可以教如何在陶器上刻画简单的符文,让普通陶器也具备一些特殊功效。
消息传出,出乎意料的是,不仅许多妇人前来学习,连一些低阶修士也表现出浓厚兴趣。老陶匠看着满满一教室的学员,激动得双手微颤。
没想到,真没想到啊......他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光芒。
互助温情
傍晚时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街道办的宁静。小石头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陈叔叔,不好了!西街的李大娘房子着火了!
陈玄立即起身,对茶肆里的众人说:会木工的跟我去修房子,会缝纫的去准备被褥,年轻的帮忙搬运材料!
令人感动的是,整个东区的居民都动了起来。曾经得到帮助的人都自发前来帮忙。老刘带着徒弟们负责修缮房梁,王娘子组织妇人们缝制新被,连之前那个养马的汉子也赶回来帮忙搬运木材。
朱成碧则在临时搭起的灶台前,教孩子们如何为工人们准备简单的餐食。袅袅炊烟中,香气四溢的饭菜很快就被端到了工人们面前。
互助不是施舍,陈玄对前来帮忙的居民说,今天你帮别人,明天别人帮你。这才是邻里之间该有的情分。
李大娘看着即将完工的新房,热泪盈眶:谢谢,谢谢大家......
免费夜校的开办
忙碌过后,陈玄将想要开办夜校的想法告诉了大家。
夜校不收钱。陈玄郑重地说,识字、算数、各种生存技能,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学习。
在场的街坊们都愣住了。在荒古圣城,知识向来都是有价的,修炼功法、识字读书,哪一样不要花费大量源?
知识不该被垄断。陈玄环视着众人,这夜校,永远免费向所有人开放。
朱成碧微笑着补充:我们还会请有特长的街坊来分享各自的技艺。每个人都来教自己擅长的,每个人都来学自己想学的。
消息很快传开,前来报名的人排起了长队。更让人感动的是,之前得到帮助的人都表示要来回馈夜校。
我教大家辨认灵草!老刘第一个举手。
我教绘制简单的符箓!王娘子紧接着说。
我教怎么照顾常见的灵兽!那个刚找到工作的养马汉子也赶回来报名。
我教陶艺!老陶匠激动地说。
我教认字!杂货铺的孙掌柜也不甘落后。
就连之前来求助的林风修士也找上门来:陈前辈,我也想为夜校尽一份力,可以教授基础的修炼常识。
灯火初上
夜幕降临,朝歌茶肆的灯火在荒古圣城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陈玄和朱成碧坐在窗边,看着外面渐次亮起的灯火。自从街道办开始教授制作简易灯笼的方法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在门前挂起了自制的灯笼,这些温暖的灯光连成一片,照亮了曾经昏暗的街巷。
街道上,结束了一天劳作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卖了一天包子的赵大娘提着没卖完的包子,分给街边的流浪孩童;打铁的张师傅扛着工具,和邻居说说笑笑;孩子们在明亮的街道上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回荡在夜空。
今天又解决了十三起求助。陈玄合上工作笔记,最重要的是,夜校的雏形已经建立起来了。
朱成碧望向窗外:你看,不仅是灯笼亮了,人们的眼睛也亮了。
确实,这些温暖的灯光,远不及人们眼中希望的光芒明亮——那是知识带来的光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m.zjsw.org)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