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女笑得合不拢嘴:“代弟呀,你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开朗活泼幽默,现在又加了两条,博学多才。可不是当年当小牛倌的样子了。”
高老太太若有所思:“我现在说起自己当过小牛倌儿,都没有人相信。他们都说我在编瞎话。”
高小女非常笃定地说“怎么是编瞎话呢?一定是你现在博学多才,他们以为你是真的教授专家了。”
高老太太被夸奖得美滋滋的:“哈哈,我也算博学多才,我只知道我会猪鼻子插葱__装象。”
这时孙圆拿了杯水过来,慢慢推给高老太太,并示意她休息一下喝点水再聊。
高老太太把水拿在手里。
高小女夸赞她说:“能装会装那是需要本事的,能以假乱真,那更是大本事。我可没有装专家的本事。你让我装混混,我倒是会。谁欺负你了,我帮你打架可以。”
高老太太职业病犯了:“现在谁还愿意装专家呀?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都反对爹味儿的说教。”
高小女不解地问:“啥叫爹味儿啊?怎么不应该是妈妈的味道吗?”
高老太太嘲笑她说:“我猜你一定是想到吃的上面了,你就是忘不了吃,就是一个吃货。”
果然是,高小女一听说吃的东西,立马就来了精神头:“你还记得我们那时候,在生产队偷玉米,在山上烤着吃吗?那玉米味儿是真香啊。”
高老太太生气地说:“你还有脸提这件事?……”
(二)隔空话聊
高老太太和高小女这对儿时的姐妹,在视频里聊得手机发烫。
她们聊起小时候到山上偷玉米的细节,越聊越开心。
高老太太嗔怪道:“你还有脸提这事?当时我们被看山的发现了,你们都跑了,我怕那火引起火灾,就自己把火扑灭了,结果被看山的抓住了,害得我去找我大舅,才把事情了结了。”
高小女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她一副勤奋好学的样子:“姐啊,你告诉我,啥叫爹味儿啊?我感觉都听不懂你们说话了。”
高老太太耐心地说:“所谓的爹味儿,是现在的孩子们对说教一词的反抗口令吧?
“就是说,孩子们对那些教育他们的人,统称为爹,对那些含有说教意思的话,贴上了爹味儿的标签。”
高小女听得津津有味:“我在国外待的时间太久了,对国内的形势了解得太少。国内的教育和国外差别很大。人们的传统意识和思维方式真的大不一样。”
高老太太不无感慨地说:“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就适应了那个地方的生活模式。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学会适应。”
高小女找到了知音:“代弟啊,今天跟你聊这么多,真是太敞亮了。你都不知道,我在国外有多么孤独。真的没有人能聊得来。我太想你们了。”
高老太太安慰她说:“凡事都往好里面想。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不能既要又要。”
高小女不解地问:“既要又要?”
高老太太又开始了上课模式:“那意思就是,你不能既要这个又要那个,也就是说,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你只能选择一面。”
高小女似懂非懂:“你从哪儿学来的这么多道理?”
高老太太不好意思地说:“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视频,看看电视剧,有时候还会去看看电影。我把里面的经典台词和经典语录都记下来了。”
高小女想起了什么:“对呀,我听连生说,你天天做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话都记下来,反复地复习,反复地背诵,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用上了。
“我真是佩服你,你这个没上学的小牛倌,现在都变成大教授了。”
高老太太很得意:“教授才学习几年呢?我这都学习八九十年。学了一辈子。我还没有毕业,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高小女发自内心地欣赏高老太太:“姐啊,我真心佩服你。小时候我就把你当成大姐大,你脑子聪明,主意多,跟你在一起就有了主心骨。”
高老太太鼓励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想法多,胆子大。要不然怎么会跑到国外去呢?”
高小女赶紧打断:“别说了,到了国外我都后悔死了,你都不知道我那些年是怎样过的。”
高老太太安慰道:“在国内也有国内的难处,谁都不容易。”
高小女表示认同“虽然说在哪里混都不容易,但是在国内,身边有亲人的帮助,总要比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好多了。”
高老太太安慰道:“国内还有很多人向往着国外的生活,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怀揣出国梦?”
这时候孙圆凑了过来,她怕婆婆说太多话累着了:“妈,你也不介绍我认识一下。”
高老太太赶紧把镜头对着孙圆:“这是你姨,是十一姨。”然后对着那边的高小女说:“这是我们家老大媳妇,孙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未知何处是彼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