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桂娥一想到刚满十岁的女儿,却要扛起家庭的重担,心疼不已。她暗自抹了抹眼角的泪,她要怎么做才能帮女儿一把呢?
玲玲发现母亲掉眼泪了:“娘,你怎么了?”
曲桂娥赶紧擦干眼泪:“娘被烟熏到了”说着她赶紧往灶堂里添把草,她不想在孩子面前展现脆弱的一面。
小牛倌不在家的日子,玲玲一下子长大了,她也想为家里做点事,只是不知道做啥。
曲桂娥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做得一手上品刺绣,可是家庭变故让她彻底放弃了之前的身份,没有上好的布料和丝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她偶尔也会做点小活,绣枕头、围巾啥的,基本上都是人情往来,根本赚不到钱。
高殿广看出妻子的心思:“别想太多,让孩子们好好一起玩玩吧,元宵节,我给她们做灯笼。”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小牛倌牵着玲玲和英子慢悠悠地走在田间小路上。
她一边走,一边想着晚上要让父亲陪着她和玲玲、英子一起放花灯的事情,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后,小牛倌看到父亲正在院子里忙活着。只见父亲坐在小板凳上,周围摆满了各种制作花灯的材料。
他粗糙的大手拿着竹篾子,小心翼翼地弯曲着,眼睛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活儿,就像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旁边还放着几张彩色的纸,颜色鲜艳得如同天边的晚霞。
父亲见她们回来,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快过来,看看爹给你们做花灯呢。”
高殿广拿起一根削好的竹签,轻轻将彩纸固定在竹篾骨架上,胶水涂抹得均匀而细致,生怕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花灯的美观。
彩纸贴上后,又拿起剪刀,精心修剪着边缘,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这花灯做好就能成为传世之作。
小牛倌站在一旁,满心期待地看着,玲玲和英子也凑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不多会儿,一盏花灯便初见雏形。这花灯呈八角形,每个角微微向上翘起,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骨架由竹篾编织而成,坚韧又轻巧。
外面糊着的彩纸有着精美的图案,红色的底纸上画满了金色的福字,寓意吉祥如意;还有一些灵动的小鱼图案,象征着年年有余。
灯穗是用丝线编成的,细密而顺滑,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这花灯不仅外观精美,还有特殊功能。它内部有个巧妙的机关,当点燃小油灯放入其中时,热量会使花灯顶部的一个小风车缓缓转动起来,风车的叶片上贴有反光的薄片,烛光映照下光芒闪烁,像是星星落入凡间。
而且,只要轻拉灯穗,底部隐藏的小口就会打开,散出淡淡的香气,原来是高殿广事先在里面放置了晒干的槐花和艾草,这种花香混合着节日的喜庆气息,弥漫在整个小院之中。
小牛倌和玲玲、英子看得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地想要等到夜晚来临,点燃这独一无二的花灯。
夜幕降临,村子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小牛倌和妹妹们提着自制的花灯来到了村里的小河边。
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银光,犹如一面镜子。河水靠岸边的地方还结着冰,只有中间的地方流水不结冰。小牛倌望着河面,心中满是新奇。
她指着河中央对玲玲和英子说:“看呀,那里好像有条银色的路呢。”
她们沿着河岸走着,花灯的光亮倒映在冰面上,晃晃悠悠。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音空灵婉转,仿若来自遥远的天际。
三人好奇地顺着笛声方向望去,只见河对岸的老柳树下,坐着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者。
老者闭着眼吹奏笛子,身旁围绕着一圈淡淡的光晕。小牛倌心想,莫不是仙人下凡?正疑惑间,老者停止吹笛,看向他们笑着招手。
小牛倌犹豫片刻,还是带着妹妹们走过小桥到了对岸。
老者摸摸他们的头,夸赞花灯漂亮。他伸手从怀里拿出三个晶莹剔透的珍珠递给他们,说道:“这珠子放在花灯里,能保你们平安喜乐。”说完便消失不见。
小牛倌惊讶过后,将珍珠放进花灯。刹那间,花灯更加明亮绚丽,他们开心地提着花灯在河边嬉闹,最后把花灯放入河中,看着它们随着水流漂远,许下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就在这时,小牛倌发现玲玲的花灯被水草缠住了,正缓缓下沉。玲玲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小牛倌二话不说,挽起裤腿就下河。河岸浅水处结着半透明的薄冰,月光下能看到冰层里封冻的芦苇杆。
小牛倌试探性地踩了踩冰面,听见熟悉的脆响__这声音和往年跟着父亲采芦苇叶时一模一样。
踩一脚就会发出“咔擦”的断裂声,冰冷的河水把鞋子浸湿了,冻得小牛倌直打哆嗦,但她咬着牙向花灯方向走去。
好不容易解开了水草,花灯重新漂浮起来。玲玲破涕为笑:“姐姐最勇敢了,你就是神仙姐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未知何处是彼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