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宋把这个想法说给儿子听的时候,宋远征想了一夜。第二天,宋远征目光坚定地说:“爹,我想留在这里。咱渔湾村渔业刚有起色,还有很多新的技术等着我去研究推广,我想为村子多做点事。”
老宋皱起眉头,有些生气地说:“你这孩子,你有所不知,家乡那边的渔业比这边发展得好。关键是,你刘叔叔在远洋公司工作,那个公司在东北地区享有盛名,一般人想进那个公司根本进不去。当年我也想进那个公司,就是自己的技术不行。我想让你刘叔叔好好带带你,你跟他好好学几年,再让他引荐一下。估计应该没问题。”
远洋公司对宋远征来说,当然有诱惑力。但宋远征心里更放不下渔湾村,对他而言,渔湾村才是他的故乡,他的童年时光在这里度过,这里有他的快乐时光,有他的亲密伙伴。“爹,我知道远洋公司好,可渔湾村是我成长的地方,现在它刚有变好的苗头,我要是走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老宋气得吹胡子瞪眼:“你这榆木脑袋,放着大好机会不要,非要守着这小村子。”
宋远征耐心地说:“爹,时代在变,渔湾村也能发展得很好,渔湾村是我的故乡,也是你的第二故乡啊。而且我在这学到的东西,以后说不定对老家也有用。”
就在父子俩僵持不下时,村里传来消息,专家们觉得渔湾村发展潜力大,要和村里合作建立渔业实验点。宋远征眼睛一亮,对老宋说:“爹,你看,这就是机会,我留下能为村子做更多事,以后也能带着成果老家。”
老宋听后,沉思许久,最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行吧,你自己选的路,就好好走。”宋远征露出笑容,更坚定了留在渔湾村的决心。
然而,就在宋远征准备大展拳脚时,障碍接踵而至。先是资金方面,建立实验点需要大量资金,村里本就不富裕,政府拨款也有限,资金缺口巨大。赵大海为了支持宋远征,带着他四处奔走拉投资,却屡屡碰壁,不少人觉得在这穷乡僻壤搞实验是天方夜谭,没有钱寸步难行。宋远征的凌云壮志被现实磨掉了半截。
接着是人才问题,村里有经验的渔民年纪偏大,对新技术接受慢,而年轻有学识的人又大多向往大城市,不愿留在村里。宋远征组织的技术培训,效果也不尽人意,只有少数人跟着学。
祸不单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了渔湾村,大量渔船受损,刚购置的部分科研设备也被毁坏。宋远征望着一片狼藉的景象,心中满是苦涩。老宋却看到了他的时机,他语重心长地对宋远征说:“儿子,你看现在村里困难重重,一时半会儿很难有起色。你刘叔叔在远洋公司,那里资源丰富、人才济济,你去跟着他学,说不定能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等你学有所成,再回来帮衬村子,不比你在这干耗着强?”
宋远征听了父亲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这段时间的艰难,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终于点了点头,“爹,我答应你,去跟着刘叔叔学徒。我相信,在远洋公司我能提升自己,学到更多东西,以后回来把渔湾村建设得更好。”
老宋欣慰地笑了,他知道儿子是个有担当的人,他希望儿子将来学成后,一直在远洋公司工作,那里是属于他的故乡,在这一点上,他和儿子想法不一样,毕竟,故乡是承载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一个人的童年和青春绽放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在渔湾村生活多年,老宋的心一直还在老家,渔湾村对他而言,顶多就是个驿站,勉强称作第二故乡也行吧,看在儿子对渔湾村有感情的份上。
老宋见儿子答应了,赶紧趁热打铁,带着宋远征和村里的人做了交接,并向赵大海和村民们一一告别。赵大海鼓励说:“远征这孩子有潜力,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宋远征谢过村长和众村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职场之旅。于是就有了宋远征怀揣父亲的亲笔信,乘坐父亲老友的商船投奔刘乃超的故事。宋远征在刘乃超的帮助下,凭借着在渔湾村积累的经验和绝好的水性,被远洋公司破格录用为最年轻的初级徒工。在远洋公司的日子里,宋远征时刻关注着渔湾村的消息,牵挂着爹娘。有空还会去看看老家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亲人。刘乃超则把宋远征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随时随地把知识传递给他。
老宋把儿子托付给刘乃超后,自己也做了告老还乡的准备。他每晚独自面朝家乡方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在用烟雾制造一缕缕家乡的炊烟,让自己在貌似品尝家乡烟火气的同时,寄托对家乡的思念。眼下,他想多挣点钱,离开家乡多年,尝试了多种工作,都无疾而终,他深知赚钱的不易。这天,老宋听闻海上运输贸易利润丰厚,心中一动。他知道刘乃超所在的远洋公司商船经常来往于渤海湾,便盘算着利用这商船做一笔大买卖。老宋搭乘朋友的商船找到刘乃超。刘乃超以为老宋是来看儿子。当老宋满脸堆笑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时,刘乃超严肃地说:“老宋啊,商船是公司的,不能私自动用。这是公司的规定,我也没办法通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知何处是彼岸请大家收藏:(m.zjsw.org)未知何处是彼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