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李腾看着她清澈的眼睛,断然摇头,“我们正常交往,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如果连这点自由都要看人脸色,那这工作做着还有什么意思?”张薇的话反而激起了他的倔强。他决定,不能因为外界的目光,就放弃这片能让他心灵休憩的净土。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来自县里的那条“线”。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李腾鼓起勇气,按照陈默留下的号码,拨通了县政府办的电话。辗转找到陈默后,电话那头传来了陈默带着笑意的声音:“李腾?我正想着你该打电话来了。怎么样?郑县长下去一趟,你这‘情况摸得比较实’的年轻人,现在在青林镇可是名声大噪了吧?”
李腾苦笑一下,将镇里最近的微妙变化简单说了说。
陈默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然后说道:“这是好事,也是考验。领导记住了你,就是打开了第一道门。但能不能走进去,能走多远,还得看你接下来的表现。郑县长回去后,确实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提到了青林镇有个年轻人,对基层情况熟悉,是棵好苗子。不过,他也强调,苗子要好,更得好好栽培,不能拔苗助长。”
这个消息让李腾心跳加速。郑县长不仅记得,还在更高级别的场合提到了他!虽然语气是爱护的,但这份关注本身,就是无价的资本。
“陈默,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李腾由衷地感谢。
“客气什么。”陈默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还有个消息,县里关于乡镇企业改制的初步方案,已经提交常委会讨论了。虽然第一批试点名单里大概率没有你们青林,但这阵风肯定会吹下去。你之前琢磨的那个竹编厂的事儿,未必没有机会。关键是要有耐心,更要做好准备。”
挂掉电话,李腾心潮起伏。陈默的信息,如同黑夜中的灯塔,再次为他指明了方向。他不再仅仅盯着青林镇这一亩三分地的是非,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县一级层面,开始思考如何将个人的努力与县里的大势结合起来。
夜深人静,李腾独自坐在宿舍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在日记本上缓缓写道:
“……县长视察,如同一阵狂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我这条刚刚下水的小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看到了书记信任背后的期许,感受到了镇长拉拢背后的急切,也体会到了来自同僚的疏远与潜在的敌意。王主任的提醒犹在耳边,张薇的陪伴温暖人心,陈默的信息则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不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懵懂新人,而是被置于各种目光和力量交织点上的‘苗子’。前路看似开阔,实则步步惊心。唯有更加‘低头拉车’,将根扎得更深;更加‘抬头看路’,将方向看得更清;守住本心,谨慎前行,方能不负机遇,不负时光。”
合上日记本,他走到窗前,望着青林镇稀疏却温暖的灯火。两个月前,他初来乍到,满怀失落与迷茫;如今,他依然身处这片土地,但内心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清晰的目标。
一个全新的起点,已经在他脚下展开。未来的画卷,正等待着他用更坚实的脚步、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坚定的初心,去一笔一画地描绘。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zjsw.org)何以为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