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青林镇,山风凛冽,却吹不散空气中酝酿的变革气息。岁末年初,各项工作进入收官与盘点的阶段,而人事变动的传闻,也如同山间缭绕的雾气,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周德海书记调任县林业局局长的消息终于得到官方确认。他在青林镇工作多年,根基深厚,离别之际,自然有许多应酬和交接。李腾怀着感激之情,单独请老书记吃了一顿便饭。地点还是那家他们常去的小餐馆,几样家常菜,一壶本地米酒。
“小李啊,”周德海面色微红,语气带着长辈的嘱托,“我走了,青林镇这副担子,就要交到新书记手里了。你这几年,我是看着成长起来的,有想法,肯实干,是棵好苗子。以后在新书记手下,要保持这股劲头,但也要更注意方式方法。宋知远同志……嗯,他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领导,跟着他,你能学到更多东西,但也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李腾为周德海斟满酒,诚恳地说:“周书记,没有您当年的信任和放手,就没有我的今天。您的教诲,我永远记在心里。无论哪位领导来,我都会本本分分做好本职工作,为青林镇的发展尽力。”
周德海满意地点点头,又压低了些声音:“县委党校的宋校长,背景不简单,视野开阔,县里高书记对他很赏识。他这次来接任,说明县委对青林镇的未来有更高期望。你之前搞的那个特色产业规划,很对他的路子,好好准备,机会难得。”
这番话,让李腾对新任书记宋知远有了更多的期待,也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送别周德海后没几天,县委组织部的文件就到了:任命宋知远同志为青林镇党委委员、书记。宋知远的到任,没有兴师动众,只是在镇党委班子一个小范围内见了面。他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身材清瘦,目光锐利,说话语速不快,但逻辑清晰,自带一种学者型的沉稳与威严。
简单的见面会后,宋知远并没有急于听取全面汇报,而是对镇长吴国忠说:“老吴,我先不下去调研了,你把镇里近三年的工作总结、发展规划,特别是近期一些重点项目的材料,还有那位……李腾同志搞的那个特色产业规划草案,都拿给我看看。我先熟悉一下情况。”
这种不走过场、直指核心的工作作风,让李腾印象深刻。他连忙将已经修改数稿、更加详实的《青林镇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整理好,送到了宋知远的办公室。
“宋书记,这是您要的材料。”李腾恭敬地放下文件。
宋知远抬起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点了点头:“好,放这儿吧。李腾同志,我看了你之前在竹编厂改制和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表现,不错,年轻人就要有这种闯劲和思路。这个规划我看看,回头再找你详细谈。”
语气平淡,却让李腾心头一紧,宋书记果然已经提前做了功课。
接下来的几天,宋知远闭门谢客,潜心研读材料。镇政府大院的气氛,因新书记的到来而显得有些微妙的不同,大家都在观望,这位从县委党校来的新书记,会烧起怎样的“三把火”。
李腾则继续埋头于他的工作。云雾村试种茶叶的项目,在经历了初期的疑虑后,终于取得了突破。省农科院的专家来看过现场,确认了土壤和气候的适宜性,拿出了初步的种植方案。村里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由村集体牵头,先流转五十亩山地作为第一期示范园,十几户愿意“吃螃蟹”的村民以劳力或小额资金入股。李腾协调的县里扶持资金也终于有了眉目。虽然规模不大,但总算迈出了从零到一的关键一步。
竹艺合作社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老王和小陈从市里带回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公司的长期合作意向订单,虽然首批数量不大,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更令人惊喜的是,寄往省城那家文创连锁店的样品和推介书得到了回应,对方采购经理打来电话,对那套融合了现代设计的竹制文具很感兴趣,邀请他们年后再带更多样品去省城详谈。
这天下午,李腾正在办公室和小陈一起整理去省城洽谈需要准备的资料,电话铃响了。是宋知远书记打来的,语气依旧平静:“李腾同志,现在有空的话,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李腾心知,关于规划的谈话来了。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拿起笔记本和笔,快步走向书记办公室。
敲门进去,宋知远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青林镇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上面有不少用红笔做的批注。
“宋书记。”李腾恭敬地站定。
“坐。”宋知远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目光从文件上抬起,看向李腾,“规划我仔细看了。思路很清晰,定位也准确,‘生态立镇、特色兴镇’,这八个字抓到了青林镇的命脉。不是人云亦云搞工业,而是立足自身优势,做差异化文章,这一点很难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zjsw.org)何以为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