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嗅觉和行动力是惊人的。短短一周内,市面上突然冒出了好几首打着“致敬传统”、“创新国风”旗号的歌曲。星耀娱乐甚至不惜重金,推出了一个名为“水墨少年”的偶像组合,首支单曲《丹青引》号称融合了古琴与电子乐,宣传通稿写得天花乱坠,试图抢占“国风”标签。
这些作品仓促上马,形式大于内容,要么是生硬地加入一段民乐solo,要么是歌词里堆砌一些似是而非的古风词汇,听起来不伦不类。网友们的耳朵是雪亮的,嘲讽声一片:
“东施效颦!这唱的是啥?跟凌神的作品比,简直是塑料花和真古董的区别!”
“笑死,这古琴弹得跟弹棉花似的,也好意思叫融合?”
“资本真是闻到味儿就上啊,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些模仿者和竞争者的出现,非但没有撼动凌云的地位,反而像拙劣的背景板,更加衬托出他作品的难以复制和深厚底蕴。市场的反馈残酷而真实,那些跟风歌曲的数据,连《男儿当自强》的零头都达不到。
“系统,监测近期同类型音乐作品市场反馈及舆论倾向。”
“指令已接收。监测分析完成:模仿作品共7首,市场接受度普遍低于15%,舆论负面评价占比平均超过65%。结论:宿主建立的‘夏国风’标准已形成行业壁垒,短期内难以被简单模仿超越。”
就在凌云团队为这官方背书和市场清场双重利好感到振奋时,一封来自欧洲的邮件,再次将视线拉回到国际战场。
邮件发自萨尔茨堡音乐节组委会,内容是关于首次排练日程和与当地交响乐团合作的初步安排。随邮件附上的,还有一份厚厚的、需要填写的艺术家人资料表格,以及……一份格鲁伯教授作为艺术顾问,对参演节目提出的“初步建议清单”。
在关于凌云节目的建议栏里,格鲁伯教授用严谨而冷淡的笔触写道:
“建议东方表演者更多展示其民族乐器的‘原生状态’,避免与大型交响乐团进行‘不成熟’的强行融合。音乐节观众期待的是纯正、本真的文化样本,而非过度加工的‘文化混合物’。”
字里行间,那堵傲慢的偏见之墙,依然坚固。
凌云放下邮件,目光平静。
国内的舞台,他已加冕为王。
但真正的征服,才刚刚开始。他拿起笔,在那份“初步建议”旁,缓缓画了一个叉。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