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云层,平稳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的跑道上。当凌云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时,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瞬间冲破了机场所有的秩序。
人,密密麻麻的人,从接机口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鲜红的横幅迎风招展——“恭迎凌云大师载誉归国!”“华夏之音,响彻寰宇!”无数双手臂挥舞着国旗和他的应援灯牌,激动的泪水与灿烂的笑容在无数张年轻的、年长的脸上交织。
这不是普通的接机,这是一场自发的、盛大的凯旋仪式。
安保人员手拉着手,组成人墙,才勉强在狂热的人群中开辟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凌云穿着简单的休闲服,戴着墨镜,在苏圆圆和安保团队的簇拥下缓缓前行。他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向四周的人群挥手,时而停下脚步,深深鞠躬。
“凌老师!欢迎回家!”
“我们为你骄傲!”
“《文明颂》太棒了!”
呼喊声、哭泣声、掌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股滚烫的情感洪流,几乎要将人淹没。镁光灯疯狂闪烁,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一位被父亲扛在肩头的小女孩,努力伸着手,将一支小小的国旗递向他。凌云停下脚步,接过那面旗帜,对小女孩温和地笑了笑,小心地将它别在自己的衣领上。这个动作引发了更剧烈的欢呼。
回家的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坐进车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凌云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摘下墨镜,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窗外,依旧是人潮涌动,追逐着车辆。
“太……太疯狂了。”苏圆圆心有余悸,又难掩兴奋,“凌老师,您现在是真正的国民偶像了!”
凌云看着窗外那些执着追随的面孔,眼神温暖而复杂。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耀,这是积压了太久的、属于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
凯旋专场的消息,在他回国后的第二天正式公布。地点,国家体育场——“鸟巢”。时间,一周后。门票数量,十万张。
消息一出,举国瞩目。
开票当天,数以千万计的人守候在各类售票平台前,摩拳擦掌。时间跳到准点的那一刻,汹涌的流量几乎冲垮了服务器。
苏圆圆紧盯着后台数据屏幕,呼吸都快停止了。
一秒。
两秒。
三秒……
仅仅五十八秒!
屏幕上的数字疯狂跳动,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眩晕的数字——100,000/100,000。所有票务通道,全部飘红,售罄!
“我的天……一分钟……十万张……”苏圆圆喃喃自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已经超越了所有娱乐记录的范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上,凌云演唱会门票秒光的词条后面,跟着一个血红的爆字。没抢到票的粉丝哀鸿遍野,抢到票的则如同中了头彩,狂喜地晒出订单。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音乐会,这是一场属于所有华夏人的庆典,一次向世界宣告的文化胜利。
........................
夜晚的鸟巢,灯火璀璨,如同一个巨大的、发光的桂冠,戴在京城的胸膛上。十万个座位,座无虚席。蓝色的应援灯牌如同繁星,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星海,随着暖场音乐的节奏缓缓摇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的、庄重的、又充满急切期待的氛围。
没有主持人,没有繁琐的开场。
当时钟指向预定时刻,全场灯光骤然熄灭!
星海般的灯牌在黑暗中发出更加执着的光芒,伴随着十万人的齐声呼喊:“凌云!凌云!凌云!”
呼喊声中,一束纯白的光柱,如同天光破晓,精准地打在舞台中央。
凌云就站在光柱之中。他身着那身曾在萨尔茨堡惊艳世界的绀青色云纹礼服,身姿挺拔,面容平静。他没有带指挥棒,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片无垠的星海。
呼喊声在他目光所及之处,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屏息凝神的寂静。
他微微颔首,抬起双手。
《华夏》那熟悉而磅礴的旋律,如同沉睡的巨龙苏醒,轰然响彻“鸟巢”!
当埙声呜咽着描绘古老起源,当琵琶与唢呐在金戈铁马中展现铮铮铁骨,台下十万观众,无人指挥,却自发地跟着节奏用力挥舞起手中的灯牌和荧光棒。那是一片情绪的海,随着音乐的波涛起伏。许多老兵,听着《当那一天来临》的变奏,悄然挺直了早已不再年轻的脊梁,眼角湿润。
紧接着,是《文明颂》。
当音乐从《源》的神秘,流淌到《风骨》的铿锵,再升华至《融》的和谐与《征途》的光明,整个“鸟巢”仿佛不再是体育场,而是一个巨大的共鸣箱。十万人的心跳,似乎都与那文明的脉搏同步。那种跨越时空、连接古今中外的宏大叙事,让自豪感与感动在每个人胸中激荡、澎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