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些国际奖项对《钢铁长城》合辑“政治色彩浓厚”、“不符合普世标准”的微妙议论,像一股阴湿的穿堂风,还是在圈子里小范围地吹开了。这些声音带着某种居高临下的审慎,试图用他们熟悉的尺子,来丈量这片东方土地生长出的、带着硝烟与泥土气息的旋律。
关于《钢铁长城》合辑的“标准”议论,像一层薄薄的阴霾,在特定的圈子里飘荡。这次,凌云没有选择在公开场合进行辩论,也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相关采访。
这天晚上,他独自在书房,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书桌上平板电脑的屏幕亮着,显示着那些充满“审慎”与“疑虑”的海外评论。林悦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轻轻放在他手边,看了一眼屏幕,眉头微蹙:“这些人,还是老一套。”
凌云接过牛奶,道了声谢,脸上没有什么波澜。他抿了一口温热的牛奶,目光从那些评论上移开,落在了窗外。
他想起在萨尔茨堡,那位格鲁伯教授最初傲慢的眼神,想起《华夏》交响诗首演后,全场那死寂般的震撼与随后爆发的、不得不服的掌声。想起压轴之作《文明颂》奏响时,文明交融的磅礴力量如何最终折服了那位固执的老教授,让他在后台深深鞠躬。
他想起了《悲怆》奏鸣曲(钢琴曲)在维也纳引起的惊叹,想起了《月光》奏鸣曲(钢琴曲)流淌过无数心灵时带来的宁静与共鸣。
这些,都是用实实在在的、符合甚至超越他们所谓“标准”的艺术成就,一步步赢来的尊重。
现在,当他们无法再用艺术性来挑剔时,便祭出了“政治色彩”这面模糊的旗帜。
凌云放下杯子,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了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后台。他没有起草稿,思绪如同奔流的江水,直接化作了屏幕上坚定有力的文字。
他直接以个人账号,发布了一份声明,标题简单直接:《关于“标准”的几点看法》。
声明开门见山:
“近来,听闻一些朋友对我近期发布的《钢铁长城》音乐合辑提出看法,认为其‘政治色彩’不符合某些‘普世艺术标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文字带着他特有的冷静与力量,透过屏幕传递出去。
“第一,什么是‘标准’?”
“在拥有数千年不间断文明的夏国,在拥有十四亿人民的这片土地上,由广大群众的耳朵和心灵做出的选择,就是最根本、最真实的标准!战士们听了能提振士气,工人农民听了能感受力量,年轻人听了能心生豪情,这就是它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音乐的生命力源于人民,评判权也理应归于人民。”
“第二,音乐为谁而作?”
“音乐从来不是少数精英垄断的玩物,它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承载时代的精神与民族的情感。试图将音乐禁锢在脱离现实的‘无菌室’里,本身就是对艺术生命力的扼杀。”
接着,他的笔锋带上了一丝犀利的反问。
“第三,关于所谓的‘普世标准’与艺术成就。”
“我很好奇,当萨尔茨堡的观众为《华夏》交响诗起立鼓掌时,当格鲁伯教授为《文明颂》的宏大包容而鞠躬时,那遵循的是不是‘普世标准’?”
“当《悲怆》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引发深思,当《月光》在无数个夜晚抚慰不同国度的心灵时,它们的艺术价值,是否又因为出自东方创作者之手,就需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当我们拿出阳春白雪,你们说曲高和寡;当我们拿出下里巴人,你们说不够高雅;当我们拿出家国情怀,你们又说政治色彩!”凌云的声音带着一种彻底撕破伪装的轻蔑,“说到底,你们在乎的从来不是什么‘标准’,而是‘话语权’!是你们习惯了定义一切,裁判一切,而不愿意看到一个古老的文明,用你们熟悉却又无法完全掌控的方式,发出如此响亮、如此自信的声音!”
他深吸一口气,做了最后的总结,声音沉静下来,却带着千钧之力:
“所以,请收起你们那套双标的尺子。”
“所以,并非我们的作品不合‘标准’。”
“夏国的标准,就是标准!”
“而且,现在这个标准,不再是由你们单方面说了算了!”
“这个世界,该听听来自东方的声音,也该习惯,由我们共同来定义,什么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多元的‘好’!”
“夏国的标准,源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集体意志,它本身就是世界多元标准中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标准不再,也绝不应由单一话语权来垄断定义!”
“我们带来我们的作品,我们同时也带来我们的评判维度。接受这种多元,才是真正的‘普世’胸怀。”
声明至此戛然而止,没有多余废话。
这份直接通过个人账号发布的声明,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国际舆论的湖泊,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