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挝的湿热仿佛还粘在皮肤上,但凌云的心已经沉进了北冰洋的寒意里。
文化渗透?政治目的?
他看着简报上那几行加粗的字体,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却带着一股压不住的冷意。好莱坞这帮老爷们,商业玩不过,就开始扣帽子了?这套路他太熟悉了,前世见过太多。想用政治的铁丝网来圈禁文化的流动?那就别怪他掀桌子,换个玩法。
“凌哥,舆论有点被动啊。”刘晓递上一杯新沏的浓茶,眉头拧着,“几家欧洲媒体跟风很快,话里话外暗示我们别有用心。”
凌云没接茶,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他一手打造的“寰宇文化”总部,灯火通明,充满活力。可他知道,这活力正被来自大洋彼岸的阴影窥伺着。
“被动?”他声音不高,带着点夜风的凉,“那就主动出击。只是这次,不打阵地战。”
他转过身,眼底有什么东西在燃烧,不是怒火,是一种近乎狩猎般的兴奋。“他们不是标榜自己掌握着普世价值,垄断着人类共同记忆吗?好啊,我就用他们最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讲一个……他们本该拥有,却彻底遗失的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凌云把自己关在了资料室和内部数据库里。他检索的关键词极其古怪——“大型海难”、“二十世纪初”、“豪华邮轮”、“北大西洋”、“未被发现的沉船”……
屏幕上流水般划过各种船舶档案、海难记录、海洋勘探报告。这个水蓝星的历史与他前世大体相似,却在某些文化的精微处出现了惊人的断层。他越查,心跳得越快。没有,完全没有泰坦尼克号这个名字的任何痕迹!那场震惊世界、承载了无数爱情传说与人性拷问的世纪悲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从这个世界的记忆里彻底抹去了。
他甚至动用了寰宇文化日益庞大的情报网络,通过特殊渠道查询了鹰酱及其盟友的海洋勘探机密档案库。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确凿:北大西洋那片冰冷的海域之下,确实沉睡着一艘符合泰坦尼克号大部分特征的巨型邮轮残骸,但它在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冰冷的代号NX-113,被认为是一次原因不明的锅炉爆炸事故,早已被历史尘埃覆盖,无人问津。
“锅炉爆炸?”凌云看着那份语焉不详的绝密报告,差点笑出声。这简直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一个疯狂到极点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脉络清晰得吓人。
他首先联系了陈部长。保密视频通讯接通,视频里的陈部长神色一如既往的沉稳,只是眼底带着一丝询问。
“凌云?南挝之行收获如何?”
“找到了叩门砖。”凌云言简意赅,“但现在,有人想把门焊死。”
他将好莱坞的动向和那份“文化渗透”的指控简单说了。陈部长静静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
“所以,你需要国家层面做什么?”陈部长直接切入核心。和凌云打交道久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从不无的放矢。
“我想……捞点东西。”凌云调出NX-113(泰坦尼克号)的坐标和粗略扫描图,“这艘船,沉睡在公海。但它承载的故事,属于全人类。我觉得,让它重见天日,讲好它的故事,比一万篇反驳的文章都管用。”
陈部长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数据。“公海打捞,程序复杂,国际关注度高。理由?”
“科研价值,历史钩沉,以及……重塑一段被遗忘的人类共同记忆。”凌云声音沉稳,“我们可以联合几家有实力的国际海洋勘探机构,以和平利用海洋、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名义进行。当然,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
陈部长沉默了片刻。他能感觉到凌云话里没明说的东西——这艘沉船,恐怕不仅仅是一堆废铁。它是一枚足以引爆全球文化市场的深水炸弹。
“风险不小。”
“收益更大。”凌云迎着他的目光,“这不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这是在填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空白,是用一个他们无法否认的普世悲剧,来打破他们的话语垄断。我们要拍的,不是夏国的船,是人类的船。”
“人类的船……”陈部长轻轻重复了一遍,指尖在办公桌上点了点。“方案做扎实,理由找充分。相关部门,我会打招呼。记住,动作要快,姿态要正。”
“明白。”
挂断通讯,凌云长长吐出一口气。国家的绿灯,亮了。这意味着一支由国内顶尖深潜技术、海洋考古专家组成的精干队伍,将很快以联合科研的名义,秘密奔赴那片冰冷的海域。有系统提供的精确坐标和残骸状态信息,找到并确认它,易如反掌。
打捞残骸是明线,是震撼世界的奇观。但要让这个故事以最完美、最不容置疑的姿态呈现给世界,尤其是给西方观众,还需要一条暗线。
直接以“寰宇文化”的名义拍?好莱坞那帮人立刻就会警觉,贴上“夏国宣传片”的标签,从源头上进行抵制和污名化。他需要一个能让西方观众,尤其是那些被媒体影响了判断力的普通观众,卸下心防的“外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zjsw.org)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