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看史料里写他给万历皇帝塞糖,还偷偷帮底层太监说话——他的狠,很多时候是给别人看的,心里其实藏着点委屈和无奈。”
黄志忠老师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赞许地看了李红星一眼,然后拉着他走到靠窗的长条桌旁坐下。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柔地洒落在桌面上,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他们的对话镀上了一层历史的滤镜。
“你说得对!”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里面贴着不少史料复印件,上面同样写满了批注,“我研究海瑞时,最怕把他演成圣人——圣人是假的,有血有肉的人才真实。
海瑞骂嘉靖,不是为了青史留名,而是他看着百姓饿死、国库空虚,心疼啊!这种悲,比刚更重要,更能打动人心。”
他指着复印件上的一段文字,语气沉重而富有感染力:“你看,海瑞在《治安疏》里写‘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这句话不是简单的谩骂,而是一种深沉的哭泣。
他哭的是陛下被蒙蔽的糊涂,哭的是国家即将倾覆的危机。我演的时候,会把声音压得低一点,带点颤音,不是愤怒的咆哮,而是发自内心的难过和悲悯。”
李红星听得入了迷,他赶紧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将黄志忠老师的这些金玉良言,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他知道,这些都是前辈们用无数次的实践和思考,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黄老师,那冯保的悲该怎么演?他从一个洒扫太监,一步步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手上肯定沾了不少脏东西,可他一开始,也是个想好好活下去的普通人啊。”
李红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个问题他自己经过这么久的了解和学习其实有答案了,但他还是想听听这些高手的看法,看对自己的了解是否有补充,他想知道,如何在冯保的恶中,挖掘出他的悲。
“问得好!”黄志忠老师拿起笔,在李红星的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圈,眼中充满了鼓励,“你记住,悲不是哭天抢地,而是藏在细节里。
比如他给嘉靖端茶时,手指会轻轻地抖一下——那不是怕,而是想起自己刚入宫时,被欺负、被凌辱的悲惨经历;
他跟吕芳顶嘴后,会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摸手腕上的疤痕——那是当年犯错被打留下的印记,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再输,不能再回到那个任人宰割的境地。
这些没有写在剧本上的细节,才是角色的灵魂,是冯保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
两人就这么聊开了,从海瑞的悲天悯人,聊到冯保的身不由己,从明代宦官制度的严苛,聊到嘉靖朝的权力格局的诡谲。
偶尔有工作人员推着书车经过,车轮发出的“咕噜”声,也丝毫没有打断他们的对话。
黄志忠老师甚至从包里掏出一本旧版的《明史纪事本末》,翻到“江陵柄政”篇,指着一段文字对李红星说:“你看这段,冯保帮助张居正上位后,其实有机会全身而退,可他偏偏要抓权——为什么?因为他怕,怕回到以前被人欺负的日子,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你演的时候,要把这份怕,藏在眼神里,藏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别人看着他风光无限,你要让观众看到他眼底深处,那份挥之不去的慌乱和不安。”
李红星一边听一边记录,以前他琢磨角色,总是盯着台词和动作,试图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可黄志忠老师却教会他,角色的灵魂,往往藏在那些“未说出口”的地方,藏在那些细微的、不经意的瞬间。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图书馆的广播里响起了温柔的提示音:“各位读者,午餐时间已到,请您合理安排用餐。”黄志忠老师合上书,拍了拍李红星的肩膀,眼中带着一丝慈爱:“走,去食堂吃碗面,我请你。”
食堂里的人不多,两人端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
黄志忠老师吸溜了一口面条,突然开口说道:“开机后咱们有场对手戏,冯保给海瑞传旨,海瑞不接。那场戏不好演,你得好好琢磨冯保的心态——他既要畏惧海瑞的刚正不阿,又有点佩服他的耿直,同时,心里还藏着一丝想拉拢他的小心思。
这种复杂的情绪,需要你仔细拿捏。”
“我记住了!黄老师!”李红星赶紧点头,连碗里的面条都顾不上吃了,他知道,这是黄老师在给他开小灶,传授宝贵的经验,“到时候您可得多指点我。”
“指点谈不上,”黄志忠老师笑了,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咱们互相琢磨。我跟你说,演戏就像下棋,对手越强,你才能发挥得越好。
你小子有灵气,又肯下功夫,开机后我可不留情,你得接住我的戏,别让我失望。”
李红星用力地点头,从横店的群演,到如今能和这些顶尖的艺术家同台飙戏,他一路走来,遇到过不少帮助他的人。也有像黄志忠老师这样,掏心掏肺地传授角色理解和表演经验的前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