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火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它不仅在收视率上创造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年度新高,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从普通观众到专业影评人,从影视学院的教授到圈内的大导演、老戏骨,几乎所有人都被剧中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内涵所折服。
而李红星饰演的冯保,更是成为了这场文化盛宴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国内某知名影视学院的表演系教授,在一次公开课上,专门以冯保的角色塑造为例,为学生们深入剖析表演的奥秘。
课堂上,他用投影仪播放着李红星在剧中的表演片段,指着屏幕讲解道:“同学们请看,李红星在演绎冯保这个角色时,巧妙地运用了身体语言错位的技巧——他的上半身永远是微微弯曲的,这体现了太监在封建社会中卑微、谦恭的身份;
但他的下半身,尤其是站立时,却始终保持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挺拔,这象征着冯保内心深处那股不屈的倔强和对权力的渴望。
这种上弯下直的反差,正是冯保外奴内刚核心特质的完美体现,也是他能够将这个角色演活的关键所在!”
学生们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一边发出阵阵惊叹:
“原来还有这么多细节!我之前只看到了他的眼神,没想到连身体姿态都有如此深意!”
“李红星也太厉害了吧,这么小的细节都能考虑到,并且融入到表演中,简直是神来之笔!”
与此同时,国内顶尖的专业影评人也在权威杂志上发表了长篇评论文章,从“心理学”、“历史学”、“表演学”三个维度,对李红星的冯保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解读。
文章指出:“从心理学角度看,李红星演活了冯保的权力异化——从最初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到后来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冷酷无情,每个阶段的眼神、动作、表情都有着细致入微的变化,展现了一个人物在权力漩涡中逐渐迷失的过程;
从历史学角度看,他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还原了明朝太监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还是待人接物的分寸感,都符合史料记载,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从表演学角度看,他更是用无台词表演征服了所有观众,比如廷杖戏里那只颤抖的手,研墨戏里那惊鸿一瞥的眼神,都比任何一句台词都更有力量,更具冲击力,深刻诠释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演境界。”
然而,真正让李红星的演技封神,并彻底奠定其实力派演员地位的,是剧组里那些国宝级老艺术家们的下场认证。
最先发声的是德高望重的陈保国老师。他受邀参加央视的《面对面》栏目,接受着名主持人董倩的专访,畅聊《大明王朝》的创作历程和幕后故事。
当董倩问及如何评价李红星这位年轻的对手时,陈保国老师放下手中的茶杯,沉吟了片刻,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评价:“红星这个孩子,了不得。”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现在很多年轻演员在演反派角色时,会刻意地扮坏,通过夸张的妆容、邪魅的笑容、歇斯底里的台词来突出人物的狠劲,但红星不一样。
他不是在演一个坏太监,他是在演一个被时代、被制度扭曲的人。他演活了冯保的可悲——一个一辈子都在追求权力,最终却被权力吞噬的悲剧人物;
也演活了冯保的可怕——为了上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甚至亲手将自己的同伴推向深渊。
这种可悲与可怕的结合,是这个角色最核心的魅力,也是最难演绎的地方,但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董倩追问道:“跟他对戏时,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陈保国老师笑了,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和赞许:“跟他对戏,你会完全忘记他是一个年轻演员。他不是在‘表演’,他就是冯保。
有一场戏,我们拍嘉靖帝痛骂冯保,我骂得非常凶狠,按照剧本,他应该跪下来求饶。可他没有,他只是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眼神却偷偷地瞟向我——那眼神里有害怕,有不服,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野心。
我当时就被他完全带入了,觉得自己真的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嘉靖帝,面对的是一个不好掌控、深不可测的冯保。”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道:“这就是好演员的魅力,他能带动你,让你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因为你只要有一丝松懈,就会被他的眼神吞下去,被他的气场压制。
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是演员之间最珍贵的共鸣,也是一种棋逢对手的酣畅淋漓。”
这番话一经播出,瞬间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陈保国老师以严格、挑剔着称,极少公开表扬年轻演员,这次却用了不得、最珍贵的共鸣来评价李红星,足以说明他对李红星演技的最高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娱乐天王:从横店演尸体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