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老地方?
皇帝对卫时觉这话很感兴趣,“卿家为何说禁宫是大气的老地方?”
“陛下,乾清殿头顶的彩绘,若把青绿全部改用金銮殿琉璃瓦的金黄,宫墙全部用深红,白玉栏杆的吉祥纹改为龙纹细雕,大殿所有门窗改为朱红,宫墙的青琉璃全部改为鎏金色,那是何等富贵?”
朱由校听的深深皱眉,“这里是禁宫,皇家讲究端正,金黄过于威凌,深红过于肃穆,帝陵才是金黄深红格调。”
“陛下一语中的,咱们看法一样,奢华只是奢华,表面再如何繁重,抛开权威,只剩轻浮,看多了未免闻到僵腐味,比不得骨子里的自信端庄。”
【作者语:李自成撤离时烧毁紫荆城,到乾隆才修完。除了正殿的黄琉璃,明宫色彩青绿为主,朴素淡雅。清宫统一为黄红,奢贵威重】
朱由校突然下地,到卫时觉面前,绕着他转了一圈,“你现在懂工匠的事?”
“不懂啊,感觉而已,陛下若见过我说的金黄深红格调,一下就能感受到。”
凤阳祖陵、南京孝陵、昌平皇陵都是金黄深红,朱由校还以为他说‘梦’,没计较胡言乱语,换了个话题,
“你照过镜子吗?”
卫时觉一愣,下意识摸摸脸,“很丑?”
皇帝点点头,招手示意内侍弄个镜子过来。
两个侍女搬着一尺大的铜镜,卫时觉瞅了一眼,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差点跌倒。
这个动作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连内侍也在抿嘴。
蹲牢太久,脸色惨白。
浓眉大眼,短发长出来一寸,参差不齐,每根头发都很孤立。
配上惨白的肤色,活脱脱一具僵尸。
朱由校拍拍他的肩膀,“你从小就在幼官营,武学研读武经七书,想必对兵事有所研究,一会讲兵道,朕靠你了。”
“一会?这就伴读了?”
“没错,越快越好。”
卫时觉无所谓,“武经七书是什么兵法?”
朱由校眉头一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兵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卫时觉挠挠头,“陛下,我与长辈不同,长辈们读唐诗宋词、三字经、侠客文、也许看过孙子兵法,但我们读《道德经》、哲理文,虽然读的稀松,好歹读过不是。”
朱由校对疯子越发感兴趣了,忽略他乱七八糟的话,追问道,“你读《道德经》?还是你只记得道德经?”
“只读过道德经。”
“为何读道德经?”
“父母教的啊,他们太难了,争不动,卷不动,躺不平,也不希望孩子卷,道家的精髓只有三个字:看得开。人嘛,一辈子短暂,过的轻松点。”
朱由校眨眨眼,对卫时觉的‘记忆’很满意,前俯后仰大笑,“原来你卫家把祖宗牌位供奉在道观,是这个原因,宣城伯很有智慧。”
“陛下,几点…什么时辰了?”
“午后未时,一会袁师就到,好好伴读。”
卫时觉才明白为何不见魏忠贤,为何朱由校一本正经。
要上课了,都在装模作样。
奇怪的是,皇后始终坐在那里,一语不发,一声不吭。
如同一个死物,白瞎了这皮囊。
讲学的人马上就到,魏朝和几个内侍低头离开,偏殿瞬间安静了。
朱由校返回锦榻,卫时觉独自站着无聊,到皇帝锦榻旁的一个凳子落座。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神色与英国公一样,闪过一丝戏谑,并没有阻止。
英国公让卫时觉伴读,是在搅和东林对皇帝的束缚。
朱由校不傻,当然知道哄一哄疯子,让他捣乱。
皇帝登基并不意味着亲政,登基大典与亲政是两回事。
亲政有十分复杂的既定程序,詹事府、翰林院共举,内阁支持、六部匍匐、五军效死,这其中每个京官和地方大员都得上奏表示效忠,最后才是文武大礼。
东林虽未掌朝,却完全控制詹事府十几年了。
他们掌握东宫教育,拥有唯一的‘认证权’。
皇帝没有获得‘治国资格认证’,后面的程序都白搭。
说你不懂事,就是不懂事。
把皇帝困在圣贤书之中,接触不到朝事。
顾命大臣之首英国公与太妃商议,今年为皇帝选秀大婚。
东林又说皇帝未学治国之道,依旧在乾清殿读书。
这是东林最重要的权力来源。
他们什么时候控制朝堂,什么时候才会放手詹事府。
东林若说皇帝可以亲政,那詹事府就废了,无法直接干涉朝政,死等下一代太子成年。
只要皇帝没亲政,‘帝师衙门’有资格干涉、监督、甚至代掌朝事。
这与张居正对万历的控制如出一辙。
张居正掌朝最重要的身份底气,就是万历的老师,完全控制皇帝的教育。
但万历那时候才十岁,朱由校都十七了。
属实过分。
“陛下,高师傅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621,不一样的大明请大家收藏:(m.zjsw.org)1621,不一样的大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