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持续了整整三秒。 当备用发电机发出沉闷的轰鸣,档案馆区的灯光逐层恢复时,林舟视野中那个鲜红色的“100%”效能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神经抽痛。颅内回荡的“终极考核开始”电子音并未消失,而是转化为一种持续的低频震颤,仿佛有人在他脑内安装了一个永不关机的振动马达。
更糟糕的是,他发现自己无法停止“优化”眼前的一切。 灯光亮起的顺序(应先恢复关键区域供电)、桌椅的摆放角度(非黄金分割率影响效率)、甚至空气中尘埃的飘动轨迹(无序运动代表能量损耗)……所有这些信息自动涌入脑海,并被那个冰冷的评估系统迅速打分。他的右手手指——那半截键盘化的肢体——不受控制地在桌面上轻微敲击,仿佛在输入改进建议。
“副作用升级了……”林舟强忍着这种被强制“高效化”的不适感,试图将注意力集中到突然出现的苏晓线索上。笔记本电脑因断电即将关机,他迅速用数据线连接手机,确保那张诡异的截图不会丢失。
画面中,年轻的苏晓站在一个类似图书馆借阅台的地方。那地方……林舟瞳孔微缩,放大图片背景——金属书架的风格、地面铺装的细微纹路——这正是第九档案馆内部尚未对外开放的“特殊文献区”。苏晓失踪前一周,竟然来过这里?她借阅的那本《集体潜意识编码基础》,书名本身就令人心惊。这表明她接触异常知识的时间,远早于林舟的想象,甚至可能早于她被标注为“自愿入院”的时间点。
“她借走的,不是书。” 这句标题如同谶语。如果借走的不是实体书,那会是什么?知识?概念?还是……某种“编码”本身?联想到苏晓最终成为“完美受害者具象体”,并体内藏有拯救世界的关键代码,这一切似乎有一条隐蔽的线在串联。
新的任务警报打断了他的思绪。这次是寒鸦直接打来的内部通讯,她的虚拟形象在手机屏幕上浮现,裙摆上的进度条图案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
“林专员!紧急情况!C区公共网络服务中心出现异常高浓度认知污染!初步判定为新型畸变体‘信息茧房之蛹’!它的能力是加速并固化个体的信息偏好,导致受害者陷入自我重复的思维循环,最终精神熵减为零——变成只会接收和反馈单一信息的‘活体存储器’!已经有五名工作人员中招,正在不停地刷着完全相同的短视频并发出机械笑声!”
林舟看了一眼视野中那个固执的“100%”,深知这又是一场针对他新副作用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压制住脑海里自动生成的“最优行动路径规划”(包括计算每一步的耗时和能量消耗),抓起装备冲向C区。
C区网络服务中心已是一片诡异的景象。数名工作人员僵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眼神空洞,手指以完全一致的频率滑动屏幕,口中发出节奏雷同的“哈哈哈”笑声,播放着同一段魔性洗脑的短视频。他们的身体周围,开始凝结出半透明的、类似蚕丝的荧光物质,缓缓缠绕,仿佛正在结成一个个“茧”。空气里弥漫着数据流高速传输的嗡鸣和那种单调的笑声,形成令人头皮发麻的交响。
而在大厅中央,一个由无数不断刷新、内容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流组成的巨大“蛹”正在缓缓搏动。它就是“信息茧房之蛹”,其核心不断发射出强化的认知信号,强化着范围内每一个体的信息偏好,屏蔽一切异质信息。
林舟一踏入污染区,就感到自己的思维受到冲击。那个“100%”的效能评估系统试图帮他过滤“无用信息”,但这反而加剧了他的风险——系统本能地倾向于接收和处理“高效”、“熟悉”的信息模式,这正是“信息茧房之蛹”最擅长利用的弱点。他眼前开始闪现碎片化的优化方案、绩效考核表,耳边的键盘幻听也变成了重复的打字声。
“发现高效能个体……优质茧房材料……”信息蛹发出了模糊的意识波动,一股更强的信息流冲向林舟,试图将他同化。
关键时刻,林舟意识深处那个属于“职场精英”的第二人格突然躁动起来。一股冷酷、高效的思维流强行介入,压制了本能恐慌和外部信息污染的影响。【冷静。分析敌人结构。寻找信息同质化节点的脆弱性。】第二人格的声音没有感情,却像一盆冰水,让林舟从即将陷入循环的思维中挣脱。
他意识到,硬碰硬地用“逻辑辩驳”冲击整个信息茧房可能无效,甚至会因为对抗产生的“信息噪音”而被进一步同化。他需要一种更巧妙的办法。
林舟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主动放松了对“效能评估系统”的抵抗,反而引导它,将分析目标锁定为“信息茧房之蛹”本身。他要利用这个副作用,去解析茧房的运行规则。
视野中的红色“100%”开始疯狂跳动,海量数据流涌入林舟的大脑,伴随着剧烈的刺痛。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茧房的结构:它是一个依靠反馈循环不断强化的系统。每个被困住的个体,其重复的行为和情绪,都在为它提供能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常收容档案库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异常收容档案库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