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室的门在身后无声合拢,将外界的光线与声音彻底隔绝。林舟坐在冰冷的金属椅上,面前是光滑如镜的黑色桌面,倒映出他略显苍白的脸。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某种电子设备低鸣的混合气味,令人神经紧绷。距离接到通知已经过去十二个小时,但他指尖残留的、源自“容貌焦虑镜中人”副作用的“强迫性自审冲动”依旧隐隐作祟,让他极力克制着不去摸索脸上可能存在的、想象中的瑕疵。与之相比,耳边那该死的“键盘幻听症”背景音,此刻反而成了熟悉的陪伴。
对面的墙壁无声滑开,走进来的并非预想中穿着制服、表情严肃的审查员,而是一个穿着档案馆常见灰色制服的年轻男子,脸上挂着近乎程式化的微笑,手里只拿着一台轻薄如纸的电子记事板。 “林舟专员,你好。我是档案合规部的李维,负责本次例行问询。”他的声音平和,语调没有任何起伏,如同朗读预设好的文本。“请放轻松,我们只是需要核实一些信息流中的异常节点。”
李维坐下,指尖在电子板上轻点,一道淡蓝色的光屏悬浮在两人之间,上面流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访问日志。“系统记录显示,在你执行‘容貌焦虑镜中人’收容任务(CX-114)前后,你的个人终端有三次非授权尝试,试图访问加密等级为‘深红’的CX-007号(完美受害者具象体)档案。能解释一下动机吗?”
林舟心脏一紧,但表面维持着镇定。他早已准备好说辞:“可能是系统误触或后台同步错误。当时我正在高频使用情绪稳定光棱镜,其能量波动有时会干扰附近的弱电子设备。CX-114的收容报告第7页第3段有类似干扰记录可供核查。”他刻意引用了刚提交的报告细节,将怀疑引向技术故障。
李维的微笑弧度没有丝毫变化,眼神却像扫描仪一样掠过林舟的脸。“很有趣的假设。档案馆的旧型号光棱镜确实存在微弱的电磁泄露问题。不过……”他话锋一转,指尖滑动,光屏上出现另一个界面,“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档案馆内部非正式交流网络中,出现了数条关于你近期‘行为异常’的讨论串。内容提及你‘频繁在物资部徘徊’、‘对某些陈旧档案区域表现出不合规的兴趣’。这些‘信息碎片’,与访问异常记录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未被明说的关联?”
谣言?林舟背后泛起一丝凉意。他确实因为副作用(选择困难症、购物冲动)在物资部耽搁过,也因为调查妹妹的事查阅过一些边缘档案,但这些行为竟然被如此细致地观察并传播开来?是巧合,还是……魏明馆长的手段?这种利用流言和间接证据施加压力的方式,比直接质问更令人窒息。
“李专员,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同事们有些无根据的猜测和闲聊很正常。”林舟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无辜且略带无奈,“如果你认为这些‘信息碎片’值得关注,我请求与散播这些不实信息的同事当面对质,以澄清误会。”他采取了反击姿态,试图打乱对方的节奏。
李维不置可否地记录着什么,那程式化的微笑终于露出一丝极细微的、类似满意的弧度?“对质并非标准流程。合规部的职责是评估信息风险,而非裁定个人是非。你的解释已被记录。本次问询结束。”他干脆利落地收起电子板,起身离开,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审查室的门再次打开,外面的光线刺得林舟眯了眯眼。整个过程看似波澜不惊,却让他感觉到一种被无形之网缓缓收紧的压迫感。对方没有逼问核心,只是展示了“已被注意”这个事实。这更像是一种警告。
回到工作岗位,压抑感并未消散。他试图投入到日常的档案整理中,但关于他的微妙传言似乎已经开始发酵。几个平时会点头打招呼的同事,此刻刻意避开了他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疏离感。
就在这时,紧急任务通知弹出,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
事件:档案馆C区低级休息室发生“信息污染”。
目标:初步判定为“丁”级(低危害但高骚扰性)畸变体——“流言熵增器”。
特征:无形无质,依附于非正式信息传播链存在,能加速扭曲流言的传播速度和失真程度,引发小范围群体猜疑与混乱。
状态:已局部激活,影响范围目前局限于休息室及相邻走廊。
任务:前往确认并实施无害化收容(使用“信息静默力场发生器”)。
林舟立刻起身,这任务来得正是时候,让他可以暂时逃离那令人不适的氛围。同时,一个念头闪过:这个“流言熵增器”的出现,与他刚刚经历的审查和悄然扩散的谣言,仅仅是巧合吗?
C区休息室平日里是档案馆底层职员放松闲聊的地方,此刻却弥漫着一种诡异的“热闹”。几个人聚在一起,声音压得低低,却又异常激烈地争论着什么。林舟靠近时,捕捉到只言片语。 “……听说后勤部要削减咖啡供应配额了!” “何止!我听说是因为上面发现有人用津贴大量囤积,导致预算超标……” “囤积?谁那么缺德?” “还能有谁?最近行为不正常的那位呗,好像还偷偷调查不该碰的东西……” 话语隐隐指向自己,而且明显被夸大扭曲了。林舟感觉到,空气中的“信息熵”正在异常增高,一种催生猜忌和误解的无形力量在场。“流言熵增器”就在这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常收容档案库请大家收藏:(m.zjsw.org)异常收容档案库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