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透过第七船坞的天窗,在地面的积水里折射出破碎的光斑。我背着装有 F300 传导线路、修复工具和小型切割器的背包,再次潜入船坞 —— 按照计划,今天要先修复能源核心碎片,再尝试打开 “老兵” 号的外部舱门,为后续补充应急能源做准备。
走到 “老兵” 号船体旁时,我特意绕到驾驶舱另一侧 —— 上次绑定 “船长认证接口” 时,我注意到这里有一个半埋在垃圾里的舱门,根据系统扫描,这是 “老兵” 号的货运通道,也是目前唯一能进入船体内部的紧急出口。可当我拨开覆盖在舱门上的废弃电缆和金属碎片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浇了一盆冷水。
这扇货运舱门宽约两米,高两米五,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像一层褐色的铠甲,将原本银灰色的金属完全包裹。舱门中央的电子锁早已失效,屏幕碎裂,按钮也锈成了一团,连基本的通电反应都没有;两侧的机械合页处堆满了铁锈和金属碎屑,显然已经锈死了十几年,别说推开,就算用撬棍撬动,也只能看到合页处微微晃动,连一丝缝隙都撬不开。
“系统,确认这扇舱门的开启方式,除了电子锁和机械合页,还有其他办法吗?” 我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舱门表面,发出沉闷的 “咚咚” 声,显然舱门材质是加厚的钛合金,普通工具根本无法破坏。
“检测到货运舱门为‘机械 - 电子双驱动’结构,当前电子系统完全离线,机械合页锈蚀率 92%,无备用开启装置。” 系统的机械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舱门的三维结构图,红色区域集中在合页和锁芯处,“建议宿主使用小型切割工具,从合页处进行物理切割,破坏锈蚀结构后开启舱门。需注意,舱门材质为钛合金,切割难度较高,预计需消耗大量体力和时间,且切割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和火花,可能吸引巡逻机器人注意。”
“只能切割了吗?” 我叹了口气,从背包里掏出小型切割器 —— 这还是上次在黑市从老疤手里买的二手货,当时老疤说只能用 3 次,上次躲避管理员时割过一次电缆,现在只剩两次使用机会了。我检查了一下切割器的电量,显示屏上显示 “电量 60%”,应该足够支撑一次长时间切割。
我将切割器的刀片换成专用的钛合金切割片,然后找了一块废弃的金属板垫在舱门合页下方,防止切割时产生的火花溅到周围的易燃物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深吸一口气,按下切割器的启动键。
“滋滋 ——” 尖锐的切割声瞬间在空旷的船坞里响起,比我预想中还要刺耳。我连忙用事先准备好的破布裹住切割器的外壳,尽量降低噪音,可金属摩擦的高频声响还是像针一样扎进耳朵里。切割片接触到合页的瞬间,明亮的火花四溅,落在金属板上,发出 “噼啪” 的声响,在昏暗的船坞里格外醒目。
我双手紧紧握住切割器,手臂肌肉紧绷,将刀片对准合页的连接处 —— 这里是锈蚀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切断的部位。可钛合金的硬度远超预期,切割片虽然在缓慢推进,却像是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每前进一毫米,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没过几分钟,我的额头就渗出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切割器上,发出 “滋啦” 的蒸发声。
“切割进度 10%…… 宿主当前体力值消耗 30%,建议每切割 5 分钟休息 1 分钟,避免体力透支。”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确实感觉到手臂开始发酸,握切割器的手也有些发抖 —— 平时在垃圾场翻找零件虽然也费体力,但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切割工作,还是第一次体验。
我按照系统的建议,每切割 5 分钟就停下来休息 1 分钟。休息时,我会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活动一下僵硬的手臂,同时警惕地观察周围的动静 —— 虽然系统说当前区域没有巡逻机器人,但切割声和火花实在太显眼,必须时刻做好躲避的准备。
就这样,切割工作在 “切割 - 休息 - 再切割” 的循环中缓慢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舱门合页处的铁锈被一点点剥离,露出里面原本的金属光泽,切割进度也从 10% 慢慢提升到 20%、30%…… 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步,可我的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到后来,每切割 3 分钟就需要休息,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掌心也被切割器的震动磨出了水泡。
“这就是‘破烂王’的工作吗?” 我一边休息,一边看着手里的切割器,心里泛起一丝感慨。以前总觉得系统的 “破烂王” 称号很可笑,可现在才明白,无论是从垃圾里找零件,还是修复废弃的星舰,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和耐心,没有捷径可走。
切割进度达到 50% 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 切割片在推进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合页里的一根金属碎屑,刀片瞬间卡住,发出 “嘎吱” 的刺耳声响,切割器也开始剧烈震动,差点从手里掉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