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老兵” 号引擎舱回到船坞地面时,夜色已深到几乎看不清远处的轮廓。我靠在冰冷的船体外壳上,大口喘着粗气,背包里的引擎控制模块和应急电池沉甸甸的,压得肩带深深陷进衣服里 —— 这趟探索收获满满,却也耗尽了我大半体力,尤其是在重力失效的舱室里像攀岩一样移动,手臂肌肉现在还在隐隐发颤。
“系统,标记‘老兵’号舰桥的位置,生成最优前往路线。” 我在心里默念,指尖的淡蓝色纹路微微闪烁,视网膜上很快弹出一张模糊的星舰内部蓝图 —— 这是系统根据 “老兵” 号基础结构数据库生成的导航图,蓝色线条标注着从货运舱到舰桥的路线,可大部分区域都覆盖着 “未知” 的灰色阴影,显然连系统都无法完全掌握这艘二十年老舰的内部结构。
“当前最优路线:货运舱→中层通道→船员休息区→指挥通道→舰桥,全程约 200 米,但中层通道存在坍塌风险,指挥通道入口可能被锁死,需宿主随时准备绕路。” 系统的机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蓝图数据缺失 40%,导航仅作参考,建议宿主结合‘超空间破烂感应’实时扫描障碍物。”
我盯着蓝图上断断续续的蓝色线条,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200 米的距离,在正常星舰里几分钟就能走到,可在这艘处处是障碍的废弃舰船上,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但舰桥是 “老兵” 号的核心控制区域,那里不仅有主控制台,还可能保存着完整的航行日志和核心系统数据,是揭开 “能源核心异常” 真相的关键,无论多难都必须去。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修复能源核心碎片的工具和新购买的磁力靴(昨晚花了 150 星币从黑市淘来的二手货),再次潜入第七船坞。穿上磁力靴的瞬间,脚底传来轻微的吸附感,踩在 “老兵” 号的金属甲板上,再也不用担心飘起来,移动起来方便了许多。
推开货运舱的舱门,熟悉的机油味和霉味再次扑面而来。我激活磁力靴,沿着昨天探索过的通道向中层通道移动。通道两侧的壁板依旧破败,裸露的线缆在风中轻轻晃动,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地面,偶尔能看到散落的金属零件,大多是当年船员紧急撤离时遗落的。
走到中层通道入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停下了脚步 —— 通道入口被一堆坍塌的金属支架和破碎的壁板完全堵住,锈迹斑斑的钢管交错在一起,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我用手推了推最上面的一根钢管,纹丝不动,显然靠蛮力无法清理。
“系统,扫描坍塌区域,看看有没有可绕路的通道。” 我在心里问道,手电筒的光束在坍塌物上反复移动,希望能找到一丝缝隙。
“检测到坍塌区域左侧存在一个废弃的维修通道,直径约 80 厘米,可容宿主侧身通过,通道尽头连接船员休息区,与原路线一致。” 系统的提示音刚落,视网膜上的蓝图就更新了路线,在坍塌区域左侧标注出一个红色的入口。
我顺着提示找到维修通道的入口 —— 那是一个隐藏在壁板后的圆形洞口,边缘布满了锋利的金属毛刺,显然很久没有人使用过。我从背包里掏出工兵铲,小心地清理掉洞口的灰尘和碎屑,然后侧身钻了进去。
维修通道内部狭窄而黑暗,只能容一个人缓慢移动。墙壁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小型检修口,透过检修口能看到通道外的中层通道 —— 里面堆满了坍塌的金属零件,有的地方还在滴水,发出 “嗒嗒” 的声响,在寂静的通道里格外清晰。
我沿着维修通道缓慢前进,心里时刻警惕着 —— 通道壁上的金属毛刺随时可能划破衣服,头顶的管道也可能突然滴落腐蚀性液体。走了大约十分钟,前方突然传来一阵 “滋滋” 的电流声,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去,发现是一根裸露的线缆搭在通道壁上,正冒着微弱的火花。
“警告!检测到裸露线缆存在漏电风险(电压 220V),接触后可能导致电击,建议宿主使用绝缘工具将线缆挑开。” 系统的警报声响起,我连忙从背包里掏出绝缘手套和绝缘钳,小心翼翼地靠近线缆 —— 这根线缆连接着通道顶部的应急灯,虽然大部分应急灯已经损坏,但残留的电流依旧危险。
我戴上绝缘手套,用绝缘钳轻轻将线缆挑离通道壁,然后用绝缘胶带将裸露的铜芯包裹好。处理完线缆,我松了一口气,继续向通道尽头移动。又走了大约五分钟,前方终于出现了光亮 —— 是维修通道的出口,连接着船员休息区。
推开出口的盖板,我钻进船员休息区。这里比想象中更杂乱,十几张上下铺的床铺东倒西歪,有的床板已经断裂,露出里面的弹簧;床头柜上散落着未吃完的压缩饼干(包装已经腐烂)、破旧的星图手册和个人终端(早已无法开机);墙壁上贴着几张泛黄的照片,大多是船员们在其他星球探索时拍摄的,笑容灿烂,与眼前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