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没有再出现电火花,我将导线拧成圆形的一端紧紧缠在电池正极的金属柱上,用绝缘胶带缠了三圈固定,确保不会松动;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连接负极,只是这次我特意将导线留得长了一些,避免正负极导线靠得太近导致短路。
连接好电池后,我拿着导线的另一端,走向 APU 的供电端子。方形端子比我想象中更难固定,导线扁平的铜芯很难贴合,第一次连接时,铜芯只是搭在端子上,没有完全接触。我按下 APU 的测试按钮,机组没有任何反应,光幕上弹出提示:“接触不良,供电中断,建议将铜芯折成 U 型,卡在端子缝隙中,增强接触面积。”
我按照提示,将导线铜芯折成 U 型,小心地卡在 APU 端子的缝隙里,用手轻轻按住,再次按下测试按钮 —— 这次,APU 机身侧面的绿色指示灯闪了一下,却很快熄灭了。
“检测到供电极性反接!APU 启动极性保护机制,已切断供电,请立即调整导线连接顺序。” 系统的警报音响起,我心里一紧,连忙断开导线 —— 刚才只顾着固定,居然搞反了正负极!幸好有保护机制,不然说不定会烧坏 APU 的核心电机。
我重新调整导线顺序,将原本接电池正极的导线连接到 APU 的负极端子,负极导线连接到正极端子,这次特意用手电筒照清楚端子上的 “+”“-” 标识,确认无误后才松手。按下测试按钮的瞬间,绿色指示灯稳稳亮起,不再闪烁,光幕上实时显示:“当前供电电压 12.1V,电流 0.4A,符合 APU 供电需求,接触良好,无短路风险。”
“成功了!” 我忍不住低呼一声,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 —— 满是油污和黑色的氧化粉末,指甲缝里全是灰,甚至还有几处被砂纸磨出的细小划痕,火辣辣地疼。可看着 APU 稳定亮起的指示灯,听着机组内部传来的轻微 “嗡嗡” 声,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 这不是靠系统 “一步到位” 的临时方案,而是我亲手清理、接线、调试完成的供电连接,是真正属于 “破烂王” 的第一次完整操作。
我没有立刻停止,而是按照系统的建议,开始进一步清理 APU 的外壳。之前为了赶时间,只清理了关键的端子和线路,现在有了稳定的供电,终于能好好打理一下这台 “功臣” 机组。我掏出湿抹布,倒上少量洗洁精(从宿舍带来的,没想到能用来清洁机械),一点点擦拭外壳上的油污。
油污已经凝固在金属表面,很难擦掉,我只能用抹布反复用力擦拭,偶尔用指甲抠掉顽固的油块。抹布很快就变得漆黑,换了三次水,才勉强将外壳表面的油污清理干净,露出下面银灰色的金属原色 —— 虽然还有不少划痕和锈迹,却比之前的 “沥青模样” 清爽了太多。
清理到机身侧面的检修面板时,我发现面板上的螺丝孔已经锈蚀,之前歪歪扭扭的面板随时可能掉下来。我从工具箱里掏出一瓶除锈剂,喷在螺丝孔周围,等待几分钟后,用螺丝刀小心地将面板重新固定好 —— 虽然螺丝还是有些松动,但至少不会再晃来晃去,看起来规整了不少。
“APU 基础清理完成,外壳油污清除率 85%,关键部件无遮挡,散热条件改善 15%;临时供电系统稳定,预计续航时间 8 小时(基于 E-85 电池当前能量储备)。” 系统的评估报告弹出,光幕上还贴心地显示了 “后续优化建议”:“1. 为导线添加绝缘套管,降低磨损风险;2. 寻找适配的电池固定支架,避免电池晃动导致接触不良;3. 定期清理散热片,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散热。”
我看着这些建议,心里暖洋洋的 —— 从最开始面对破败设备的茫然,到现在能独立完成清理和供电连接,甚至能看懂系统的优化建议,这短短几天的成长,比在学院里三年学到的还要多。原来,“修” 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每一次擦拭、每一次接线、每一次调试,都是对 “废品” 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我坐在 APU 舱室的地板上,背靠着冰冷的墙壁,看着眼前这台被我 “拯救” 的机组 —— 绿色的指示灯平稳闪烁,机身不再被油污覆盖,导线被整齐地固定在端子上,虽然依旧算不上 “完好”,却充满了生机。手里的抹布还在滴着黑水,指尖的划痕还在隐隐作痛,可我却觉得无比踏实。
“系统,你说我现在算不算一个合格的‘破烂王’了?” 我在心里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宿主当前‘破烂修复’技能等级:初级(熟练度 35%),已掌握‘基础清理’‘简单线路接驳’‘极性判断’等核心能力,可应对低难度修复任务,符合‘入门级破烂王’标准。” 系统的机械音难得带了一丝 “肯定”,“后续通过完成更多修复任务,熟练度将逐步提升,解锁更高级的修复技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