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一点!” 我握紧旋钮,轻轻向上转动 —— 俯仰角度每调整 0.5°,就停顿一次,观察辅助视角的反馈。当辅助视角再次恢复时,十字刻痕的中心终于与能量节点的蓝光重叠,虽然因为画面模糊无法完全确认是否精准对齐,但这已是当前能做到的最佳状态。
“十字刻痕已大致覆盖能量节点,因画面分辨率限制,无法精确确认中心点对齐,射击命中概率约 65%,建议立即击发,避免无人机再次干扰或 APU 能源不足。” 系统的建议让我不再犹豫 ——APU 能源读数已经降至 43%,负载持续维持在 600W,温度也升至 48℃,再拖延下去,很可能连一次射击的能源都无法保障。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悬在 “击发” 按钮上方,目光死死盯住主视角画面 —— 十字刻痕在雪花点中微微晃动,能量节点的蓝光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无人机的嗡鸣声再次从后方传来,这次似乎有更多无人机正在集结,支援部队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追求更高的精准度。
“系统,确认炮塔角度锁定,APU 能源稳定,近防炮处于待发状态?” 我最后一次确认,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
“炮塔角度已锁定,APU 当前能源 43%,可支持一次单发点射,近防炮击发机构无卡滞风险,射击准备就绪。”
指尖落下,按下 “击发” 按钮的瞬间,我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从第一次登上 “老兵” 号的绝望,到修复 APU 的喜悦;从接驳线路的紧张,到躲避无人机的惊险。这一枪,不仅是为了打开大门,更是为了我们这几天的挣扎与坚持。
“砰!”
近防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塔向后剧烈后座,我感觉自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向后方,后背重重撞在操控台边缘,疼痛让我瞬间清醒。主视角画面因为震动变得一片混乱,雪花点覆盖了整个屏幕,只能隐约看到一道火光从炮口射出,向磁力锁大门飞去。
“子弹命中!已击中能量节点区域!正在检测磁力锁状态……” 系统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我挣扎着爬起来,看向辅助视角 —— 画面虽然依旧卡顿,却能清晰看到能量节点所在的位置出现了一个黑洞,蓝光瞬间熄灭,整个磁力锁的灯光开始疯狂闪烁,像短路的电路般发出 “滋滋” 的电流声。
“检测到磁力锁能量系统崩溃!各模块陆续断电,大门开始解锁,预计 15 秒后完全打开!” 系统的播报声让我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 我们做到了!用手动瞄准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在无人机干扰和画面模糊的双重困境下,成功击中了目标!
就在这时,通道后方传来密集的枪声和呼喊声 —— 地面支援部队终于突破了之前的隐蔽区域,向舰首方向冲来,最前面的士兵已经能通过观测窗的裂纹看到我们的身影。
“推进器功率提升至 80%!立即向大门冲刺!APU 能源已降至 40%,需在大门完全打开后立即切断武器系统供电,节省能源用于后续撤离!” 我嘶吼着下达指令,手指在数据板上快速操作,推进器的嗡鸣声再次拔高,船体拖着疲惫的身躯,向着即将打开的大门冲去。
炮塔的余热还在空气中弥漫,近防炮的炮管因为后坐力出现了轻微变形,却依旧保持着瞄准的姿态,像一位完成使命的战士,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的逃生之路。我回头望了一眼操控台,那个临时搭建的摇杆和旋钮上还残留着我的汗水,它们见证了这场艰难的手动瞄准,也见证了我们向自由迈出的关键一步。
大门缓缓向两侧打开,漆黑的太空和漂浮的垃圾碎片映入眼帘,像一幅充满未知却又无比诱人的画卷。“老兵” 号的舰首穿过大门的瞬间,我知道,这场历时数天的逃亡终于迎来了曙光,而我们的星海冒险,也将在这片浩瀚的垃圾带中,开启新的篇章。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