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舱内的资源还带着气闸舱的寒气,雷诺刚将最后一根铜导线缠绕在线轴上,手腕上的数据板突然亮起柔和的蓝光 —— 这是系统主动触发提示的信号,而非之前需要手动唤醒的状态。他心里一动,抬手点开屏幕,一行清晰的标题瞬间占据视野:【基于当前可回收资源,生成 “基础修复食谱” 清单(优先级:高)】。
“修复食谱?” 雷诺喃喃自语,指尖快速滑动屏幕。之前系统多是提供数据与建议,从未以 “食谱” 这种具象化的形式呈现方案,这让他想起在联邦星舰维修学校时,老师用 “材料配比像烹饪调料” 类比维修步骤的场景,既熟悉又陌生。
屏幕上的清单以 “问题 - 方案 - 材料 - 步骤” 为结构,条理清晰得像一份精心编写的烹饪指南,每一项都精准对应 “老兵” 号当前的紧急需求,连材料用量都标注得精确到克,仿佛只要严格遵循,就能像 “按食谱做菜” 一样解决问题。
一、舰体裂缝修补食谱(目标:封堵右舷 3 处小型漏气点,提升舱体密封性)
【待解决问题】:右舷支撑梁断裂处周边存在 3 处小型裂缝(最大宽度 0.8mm,最长长度 5cm),每小时共泄漏 0.3% 舱内空气,若不封堵,将持续加剧氧气消耗。
【所需材料】:
? 钛合金块(TC4 型号):1 块(取自之前拆解的中等长条块,切割为 10cm×5cm×0.5cm 薄片,质量约 120g)
? 铝合金薄板(6061 型号):裁剪为 5cm×3cm×0.1cm 补丁 2 片(质量约 15g)
? 应急维修胶(从维修舱应急柜提取,剩余容量 10ml,可耐受 - 50℃至 80℃温度)
【工具需求】:小型切割工具、砂纸、镊子、加热笔(需消耗微型备用电池 0.01% 电量)
【详细步骤】:
1. 预处理(耗时 15 分钟):用砂纸打磨裂缝周边 10cm 范围的舰体表面,去除锈迹与油污,直至露出金属本色 —— 需注意避开支撑梁受力点,防止打磨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2. 材料裁剪(耗时 10 分钟):启动小型切割工具,将钛合金块按尺寸切割为薄片(厚度误差需控制在 ±0.05mm 内),铝合金薄板裁剪为 2 片补丁,边缘用砂纸打磨至光滑,避免划伤舱体;
3. 涂胶与贴合(耗时 8 分钟):用镊子蘸取应急维修胶,均匀涂抹在裂缝表面(胶层厚度 0.2mm),将钛合金薄片覆盖在最大裂缝上,用加热笔低温烘烤(温度控制在 40℃),加速胶层固化;剩余 2 处小裂缝用铝合金补丁贴合,按压 3 分钟确保紧密;
4. 密封检测(耗时 5 分钟):启动数据板的气密性检测功能,将探头贴近修补处,若显示 “泄漏速度<0.01%/ 小时”,则判定为修复成功。
雷诺蹲在右舷裂缝旁,对照数据板的步骤逐一检查材料 —— 中等钛合金长条块就放在脚边,表面的切割痕迹还很新鲜;铝合金薄板剩余部分足够裁剪补丁;应急维修胶的管身虽有轻微变形,却未过期。他拿起砂纸轻轻打磨裂缝周边,锈迹在摩擦下变成细小的粉末,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基底,数据板的实时扫描显示:“打磨区域平整度达标,可进入下一步”。这种 “按部就班” 的确定性,让他之前因 “未知修复效果” 产生的焦虑,消散了大半。
二、临时能源包制作食谱(目标:为生命维持系统提供 4 小时基础供电,缓解氧气与温控压力)
【待解决问题】:微型备用电池仅能支撑小型设备运行,生命维持系统(供氧、温控)长期离线,舱内氧气浓度已降至 17%,温度 - 2.4℃,急需临时电力补充。
【所需材料】:
? 应急电池(CR-219 型号):2 节(剩余电量 15%、8%,总计 23%)
? 铜导线:3 根(每根长 18cm,剥离两端绝缘皮 1cm)
? 绝缘胶带:1 卷(应急柜剩余,宽度 1.5cm)
? 电压转换器(从 APU 舱室拆解的废弃部件,输出电压可调节至 5V)
【工具需求】:尖嘴钳、剥线钳、万用表(数据板可临时替代)
【详细步骤】:
1. 电池并联(耗时 10 分钟):用尖嘴钳将 2 节电池正极对齐,用一根铜导线连接正极(导线两端分别缠绕电池正极引脚 3 圈,确保接触良好),另一根铜导线连接负极,形成并联电路 —— 需注意避免正负极短路,可先用绝缘胶带包裹导线接头;
2. 电压匹配(耗时 8 分钟):将并联后的电池组连接至电压转换器输入端,用数据板替代万用表检测输出电压,缓慢调节转换器旋钮,直至输出稳定在 5V(生命维持系统基础供电电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