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舱内的资源还散发着金属的冷意,雷诺刚将最后一卷绝缘线缆归位,手腕上的数据板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 “嘀嘀” 声 —— 这不是常规的环境监测提示,而是传感器阵列触发的 “未知信号预警”,红色的警告框瞬间覆盖屏幕,打破了 “老兵” 号难得的平静。
“怎么回事?是碎片场有高速碎片靠近吗?” 雷诺心里一紧,快步走到驾驶舱,将数据板切换至传感器监控界面。屏幕上,原本平稳的信号波形图突然变得紊乱,一条淡紫色的不规则曲线在黑色背景上快速跳动,与周围代表 “正常空间辐射” 的绿色波纹形成鲜明对比,像一条突然闯入平静湖面的游鱼。
“系统,暂停常规环境扫描,全力追踪这条异常信号,分析其来源、频率、编码方式,排除设备故障可能性!”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将异常信号的波形放大 —— 曲线的峰值忽高忽低,每间隔 17 秒就会出现一次短暂中断,中断时长从 0.3 秒到 1.2 秒不等,毫无规律可言,完全不同于联邦星域常见的 “脉冲式导航信标” 或 “连续式通讯信号”。
数据板的指示灯开始快速闪烁,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从 2.1% 降至 2.0%),系统的分析报告逐行弹出,每一条结论都让雷诺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异常信号初步分析结果:
1. 信号来源:方位角 347°,仰角 12°,指向铁渣碎片场深处(距离当前位置约 18 公里),排除 “老兵” 号内部设备干扰(已关闭非必要电子设备,信号依旧存在);
2. 信号特性:频率范围 2.3-2.7GHz(属于 “低功率民用通讯频段”,却未采用联邦任何已知通讯协议),调制方式为 “不规则调频”(无固定载波周期,每 3 次峰值后频率偏移 0.1GHz),信号强度 - 87dBm(微弱但稳定,排除 “太空尘埃反射干扰” 可能);
3. 编码方式:非联邦标准 ASCII 码、二进制编码,也不属于 “星际通用导航编码”(如 “阿尔法 - 3” 信标编码),初步解析显示信号包含 “重复片段”(每 112 秒重复一次核心序列),但无法匹配任何已知数据库(系统内置 “联邦星域信号库”“废弃星舰应急信号库” 均无匹配项);
4. 信号性质:判定为 “非自然生成信号”(排除恒星辐射、行星磁场等自然现象干扰),疑似 “人工发送信号”,但发送设备功率极低(预估不超过 1W),推测为 “应急信标” 或 “设备故障泄漏信号”。】
“非自然信号…… 人工发送……” 雷诺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心脏忍不住加速跳动。自跃迁到这片未知星域以来,除了 W-01 残骸和铁渣碎片场,他从未检测到任何 “人工活动痕迹”,这片星域像被宇宙遗忘的角落,只有寂静与虚无。而此刻,这条来自碎片场深处的异常信号,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 “未知” 的大门 —— 信号的另一端,是否存在其他星舰?是否有和他一样的 “幸存者”?又或者,是某种未知文明留下的痕迹?
他立刻调整传感器阵列的指向,将 3 个完好的外部环境监测探头全部对准信号来源方向,同时启动 “信号增强模式”(通过延长接收时间,累积信号强度以提升解析精度)。屏幕上的淡紫色波形逐渐变得清晰,之前模糊的 “重复片段” 开始显现出规律 —— 核心序列由 7 个 “峰值 - 谷值” 组成,像一串加密的摩尔斯电码,却没有对应的 “点”“划” 规则。
“系统,尝试用‘暴力破解法’解析重复片段,假设信号为‘二进制简化编码’,将峰值判定为‘1’,谷值判定为‘0’,转化为数字序列后比对联邦常用应急信号代码(如‘求救信号’‘位置信号’)。” 雷诺的指尖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他死死盯住屏幕上的 “编码转化进度条”——10%→30%→50%,每一次跳动都像在等待命运的宣判。
5 分钟后,转化结果弹出:【数字序列: 0 0 00 0001110 (共 7 组,每组 7 位),与联邦 “求救信号”( 00)、“位置信号”(00 )无任何匹配项,也无法组成有意义的文字或坐标数据,解析失败】。
解析失败的结果让雷诺稍稍冷静,却没有打消他的好奇。他靠在观测窗前,望向碎片场深处 —— 那里被浓密的星尘笼罩,即使通过传感器也只能看到模糊的碎片轮廓,信号来源的 18 公里处,恰好是一片 “高密度碎片区”(系统之前标记为 “高风险区域”,因碎片密集且移动速度快,暂未列入打捞目标),信号很可能被碎片遮挡,导致强度微弱、编码失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